2)第137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_富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刘健一开始还很高兴,没想到这么轻松,就完成了杨总的任务。

  但第二天来的人有增无减,然后是第三天,第四天……

  九十年代,正是全国第一轮下岗潮。

  当孩子上不起学,老人看不起病,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什么铁饭碗、金饭碗,碗里没有饭,要碗还有什么用?

  最后就连刘健的师父,都拎着两瓶酒上门,希望刘健能把他的儿子,带到顺河的机械厂工作。

  其他几十个回到矿山机械厂的工人,也受到了差不多的待遇。

  刘健一脸紧张的看着杨东升。

  这几百人的命运,可全在杨东升一念之间。

  听完陈志麻的介绍,杨东升沉思了一阵,拨了一个电话号码。

  “志刚,嗯,我回来了!这个年过的怎么样?给你说个事,年后我就准备上杨马街二期工程,财务部要做好准备。”

  杨东升放下电话,刘健冲杨东升深鞠一躬,“杨总,我代表矿山机械厂几百口子职工,谢谢你!我们商量过了,只要您愿意用我们,我们可以接受工资减半!”

  “工资减半,为什么要减半?”

  “这不是……”

  “刘健,如果厂子规模扩大后,工资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那就不但是你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了!”

  工资减半,固然是可以趁机省下一大笔支出,但是杨东升不愿意这么干。

  不是杨东升钱多的烧得慌,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后世,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这样的鸡汤文:一个镜架,瑞士的工人能耐心打磨30天,我们国家的工人虽然在技术上可能不输他们,但却很少有这样的工匠精神,打磨一个镜架只……

  杨东升真想喷说这话的人一脸。

  瑞士工人会花30天打磨一个镜架,是因为他打磨一个镜架,老板就能给他开一个月的薪水。

  中国工人打磨一个镜架,老板只给开3小时的薪水,你凭什么让人家花30天打磨一个镜架?

  总有些人,自己吃饱喝醉了,然后站在道德高地批判年轻人——你们为什么情愿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厂?你们都不愿意进工厂,长久下去,我们的制造业还有救吗?

  送外卖挣的更多,房价那么高,医药费那么贵,你凭什么让人家,放着工资高的不干,去下车间?

  何况杨东升现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钱了。

  东边日出西边雨。

  投资别人的工厂不成,杨东升没想到自己这边倒开花了。

  当然这些人杨东升也不会全要,他要的是真正能干活的人。

  面前的人三十八九岁,戴着一副厚度足可以防弹的眼镜片,头发油的简直可以炒菜!

  此人是矿山机械厂的技术科副科长刘康,同时他也是刘健的弟弟。

  虽然是副科长,但却是正儿八经的正科级,刘康是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

  原本他是不准备来的,他有个大学同学在南方某厂工作,已经多次请他过去。

  刘康已经答应了下来,准备过了年就去南方,今天他是被刘健硬拉过来的。

  “我听刘健说,你参与过矿山机械厂的挖掘机项目?”

  “是的!”刘康点点头,“挖掘机项目,我从头到尾都有参与。”

  “那我就开门见山了!”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