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02章 最后的真相_我的姐夫是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认贼作父?”

  书生道:“若是安南侯是来和我争吵的,那么……似乎现在并非是时候。”

  张安世倒是随即一笑,便神情缓和下来,道:“好,你继续说。”

  书生道:“我叫张兴元,家父张思道。”

  张安世听的还是一头雾水。

  可此时,一旁坐着的朱棣,脸色却是微变,随即定定地看着书生,冷笑着道:“前元世侯张思道的子孙?”

  书生很是干脆地道:“是。”

  所谓世侯,最早要追溯到金朝的时候,金人入关,为了统治,与当地的豪族合作,其中最声名赫赫的,号称九公!

  这九大豪族可在自己的地盘设置公府﹐任命官吏﹐征敛赋税﹐赏罚号令,可以说是比大明的藩王权柄还大。

  此后,等到蒙古打败了金朝,可蒙古人少,为了统治,也沿用了金人的做法,收买汉人的地主武装,这便是张安世可能了解不多,而在明初时,人尽皆知所谓的元朝世侯。

  这些汉人豪强地主,被蒙古人封为万户,使其分统诸路,在本地招募汉人为兵,作战的时候,汉军第一波攻击,若是不能胜利,就让色目军马继续强攻,若是还不能胜利,这才让蒙古人出击。

  可以说,这些世侯,为元朝立下了赫赫功劳。

  别看他们只是小小的万户,可是实力却是盘根错节。可能进入元朝的朝班里,区区一个万户,不值一提。

  可一旦在地方上,他们的权力,却几乎形同于皇帝!

  往往这些管辖的人口,在三万至六万户之间,一户若是五口人,那么就是直接管辖十几万至三十万人口,管辖面积,小则一个县,大则有一个府,在这一片土地之内,他们拥有司法、征税、征兵、任命地方官员的一切特权。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愿意,除了按时给元朝朝廷上贡一定的税赋之外,他们在自己的领地,想征多少兵就征多少兵,想将税率调整到多少,司法诉讼,他们想怎么判决就可以怎么判决!地方的官吏,他们随意任免,甚至根本不必向元朝的朝廷报备。实际上,那些元朝的统治者,也懒得会管。

  最重要的是,这等世侯,是万全世袭,而对于你们怎么世袭,其实也不似汉朝对待诸侯王一样,会有各种礼制的规定。

  统治者们,压根就不在乎你是否触犯了什么王法,你说谁继承你的世侯之位,他们都认。

  当初朱元璋北伐,抵抗最激烈的,这汉人世侯就是其中之一。

  就比如眼前这个自称张兴元的爹张思道,在明军北上之后,抵抗最是积极,甚至远比许多蒙古人更为激烈。

  不少蒙古人还存着,中原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回大漠里去。可这张思道不一样,抵抗得十分激烈,直到大势已去,连元朝皇帝都往大漠跑了,当时朱元璋招降这张思道。

  张思道却耻于做这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