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6章 请教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但是意思已经很明显,于东获得了今年的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而就在去年,余桦才刚刚凭借《活着》获得这个奖,成为这个奖项第一个获奖的中国作家,而今年于东又再次拿下这个奖。

  据于东所知,这也应该也是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第一次连续两年把国际文学奖颁发给同一个国家的作家。

  当然,这只能算是前无古人,但不能算后无来者,因为于东印象中,后来卡佛文学奖打破传统两次,后来他们连续两年颁发奖项给美国作家,以及西班牙作家。

  而这一世,又中国作家把卡佛文学奖打破了这个传统。

  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并不是什么野奖,而是非常有分量的文学奖,在于东跟余桦之前,有很多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获得过这个奖项。

  譬如法国的新寓言派大师米歇尔·图尼埃尔、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多丽丝·赖辛、新小说派扛鼎人物娜塔莉·萨洛特以及巴西著名语言小说家保罗·科埃略。

  连续两年将国际将颁发给同一个国家的作家,这也算是释放某种信号,事实上,不需要格林扎纳·卡佛奖来释放信号,这几年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渐大起来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他们把奖颁给了《人群》,倒是于东没有想到的,从过完的情况来看,更受这些文学奖青睐的其实是《向西》,又或者是《寡妇之死》。

  《人群》这本书在国内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不过在外国的表现却不如其他作品,因为这部小说里面的沪语写作特点在译本中根本就体现不出来。

  倒是有译本尝试过利用当地某方言来翻译,就比如有个法语翻译尝试用加斯科尼方言来翻译《人群》,但是最终呈现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

  既然格林扎纳·卡佛奖能颁给《人群》,肯定不是因为这本书在写作语言上的创新,而是因为它意识流的特性。

  “于老师。”

  于东正在盯着邀请函发呆,门口有人敲门。

  抬头一看,表演一年级的邓趠站在门口。

  笑着将邀请函放进抽屉,于东笑道,“邓趠啊,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邓趠将一份稿件放在胸口,然后弯下腰去,一直弯到九十度的时候,他面朝地面踩着小碎步朝于东走来,到了办公桌跟前,再将手上的文件呈上去。

  这一番动作,特别像是大殿中负责传递奏章的太监。

  于东伸手拿过稿件,白眼道,“做什么怪相,站直了。”

  邓趠怪笑道:“这不是剧团最近分了我一个太监的角色,为了演好,日常生活中我要融入进去啊。”

  于东挑着眉毛说道,“要真想融入,我教你一招。”

  “什么招?”邓趠认真地问道。

  “参考葵花宝典开篇。”

  邓趠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随后干笑道:“也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