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造势_溯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玲点了点头,但是心情却很复杂。

  她现在面临选择,对未来非常迷茫,以后到底回不回来,她自己都不清楚。

  王安意没有注意到严歌玲的表情,只是继续跟于东拉着家常。她挺喜欢于东这个小伙子的,人看着干净,举手投足又很谦逊温和,不像是个典型的上沪人。

  于东对这位爽朗的大姐印象也挺好的,她跟于东印象中的“海派”差距很大。

  京派、海派还是以前的讲法,但是现在依旧有人把这种说法提出来,给某个作家安上这样的标签。

  但事实上,这类用地域区分派别的说法实在是跟不上潮流了。就拿于东来说,他的作品既不像是海派,也不像是京派。

  不仅仅是于东,再说余桦、苏桐这类,也一样无法归类为京派或者海派。

  国内这一代的作家们,对文学的探索在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热门津津乐道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也变得模糊起来。

  ……

  中午的饭吃得很快,大家从饭店出来之后,就直接去了作家书店,然后每人捧着杯咖啡,在二楼坐下。

  于东端着咖啡,还是感觉不喜欢,相对于咖啡,他觉得茶跟书更配。

  闻着茶香看书,书上的文字也会变得清新,但是咖啡就缺这种功效。

  这些年上沪这边咖啡很流行,每天喝上一杯咖啡已经成了小资的标配。于东不会否认有些人是真的喜欢喝咖啡,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喝咖啡也不过是为了那些他们自己都摸不透的情调而已。

  整个下午,十几个人都窝在书店里面,但是已并不像上午那样会聊着跟文学相关的东西了。

  大部分时间,大家三三俩俩聚在一起聊着一些各自感兴趣的事情。

  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是带着来处关系,增加人脉的心思来这里的。组织这次聚会的程永兴自然也清楚这点,所以他也会特意拉着人来回走动,意图就是让大家彼此都能相互认识。

  于东被王安意拉在她们两个女士边上,也没有聊文学方面的东西,基本上就是聊一些人文风土。王安意喜欢写上沪本地的事情,对上沪本地的人文风情信手拈来。

  她偶尔会问问于东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沪人对上沪的印象,也会问他可有见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分享出来有助于她写作。

  但是于东在这一点上根本给不了太多帮助,从小到大,于东一直都在他们家周围那片活动,大学跑到燕京,工作又在金陵,他对上沪可真没有什么研究。

  不过王安意也不失望,反倒是愿意跟于东说一说她自己观察到的关于上沪的人和事。

  严歌玲则对金陵更感兴趣,当她得知于东所在的金艺就离秦淮河不远时,更是拍着手掌说一定要去一趟看看。

  不远处格飞他们正在聊作家的助力和阻碍,探讨想要成为优秀作家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