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二三章 学历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讲什么不重要,可坐在主席台上台下的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牛啊!他杜守义竟然有幸和他们同处一室了?!要不是太跌份,他都想找他们签名了。

  散会后,童理事叫住了他:“守义,我给你引荐几位老同志。这位是管老、胡老,这位是我的老恩师,傅老。他们可是一直关注着你的。”

  杜守义立刻小学生上线,毕恭毕敬的给三位老先生行起了礼。

  傅老一直很好奇,他问道:“小杜啊?你是跟着哪位大贤学得书法?”

  “是家传的。自从先父故去后我就一个人瞎练,没有拜师。”

  “哦,是这样。”傅老笑着对身边两人说道:“怪不得我打了一圈电话没人知道,原来是家学渊源。”...

  中午在食堂用了简单的工作餐后,三位老先生借了文联一方小会客室,对杜守义来了场‘摸底考’。

  这个年轻人横空出世。水平之高、年纪之轻、特别是笔下那股浓郁的‘晋韵’十分罕见。三位书画界的老先生都对他产生了兴趣。

  杜守义的书法不用说了,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精气神’。他的工笔画是大师级,篆刻是高级技能,一场‘考较’过后完美过关。

  考试过后,老先生们同时下了结论:这个小鬼确实是‘小鬼’,鬼得很!这样的水平还敢说自学成才,没师承?单这执笔甚高的二指握管,行云流水般的锋颖变化就不可能没师承!

  五指握笔、毛笔垂直是后世主流握笔法,就是笔管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但这种握笔法是清朝才出现的。

  杜守义一开始沿用了前世五指握笔的习惯。下载赵孟頫笔意后他改成了三指,因为赵孟頫用的就是三指握笔法,就跟现在拿圆珠笔的手势差不多,只是要悬腕。

  下载王羲之笔意后,他又改为二指三指交替着用,看写什么。写行草就用二指,楷隶就用三指。

  两种‘握笔记忆’随着笔意一起下载过来,之间切换可以做到随心所欲,不用花时间去调整。

  为什么一定要从五指法改出呢?这牵涉到运笔行锋的问题。二指三指执笔多靠指腕之力,行笔更为灵活。

  运笔行锋讲究中锋,就是笔尖要处在笔划的中线上。这是常识。

  虽然这是蔡邕提出的,但在魏晋时却并非如此严格。这其中除了书写姿势,还有个很大的因素是制笔技术的演变。

  二王的字是好看,但里面有很多非常琐碎繁复的笔法变化让后人头疼不已。而米芾相对简洁许多,到了赵孟頫更是把二王笔法简易化了。

  有批评者直接说‘赵书少变化’。从艺术角度讲这是事实,但这不单单是赵孟頫的问题,是‘笔’这种书写工具的进化让书写更为流畅,所以产生了‘少变化’。

  毛笔自诞生以来,制笔工艺每朝每代都在变化。晋人采用的是‘麻纸卷芯’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