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这是怎么回事_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啊。

  群臣老神在在的听着,感觉这很正常,没有人觉得哪里不对,甚至有人听到商税的时候皱了下眉头。

  “今年朝廷发放官员俸禄140万两,藩王俸禄200多万两,辽东今年没战事军费花了480万两。”

  “如果有战事的话,辽东军费要八百多万两。”

  “还有拖欠各地边兵的军饷一千多万两,这是皇上内库出的。”

  “京营增加十万新兵和买马匹,花费四百万两,军器局花费二百万两,还有卢象升的天雄军和登州花费差不多一百万两。”

  “兴修水利户部拨款五十万两,陕西赈灾………”

  殿内一片死寂,即使算数再不好,大臣也发现朝廷亏空太大。如果不是崇祯拿出钱支付军饷,朝廷上下都的喝西北风,不,是崇祯和士兵喝西北风。

  “好了,好了,朕听的头都大了,”崇祯愤怒的阻止,“再念下去这个年就不要过了。”

  “兵部尚书,各地的军饷,棉衣都发下去了吗?”

  殿内一名身穿红袍的壮硕官员站了出来,“回皇上,微臣已经派人去发饷,不过银子,棉衣太多,人手不够,微臣擅自做主先派人发放西北边军,其余的争取年底前全部发放完毕。”

  之前崇祯一口气直接把兵部上下全部杀了,范景文到任后,吏部也只补充了一半的官员。

  不是朝廷没官员,而是很多人都被范景文拒绝,一些品行不端,没有政绩的他统统不要。

  “嗯,”崇祯点点头,“西北向来缺粮,你们不要光给银子,要多运点粮食过去。”

  “可以把一部分钱换成粮食叫商人运过去,朕想这些士兵更需要粮,布匹之类的。”

  “微臣遵旨,皇上圣明,”兵部尚书范景文恭敬道。

  接着崇祯继续说道,“刚刚众爱卿也听到了,朝廷入不敷出,亏空太大,朕的内库也有用完的一天,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增加国库收入。”

  “还有,那个辽饷全部取消,反正也收不到多少钱,明旨宣告天下,明年起不再增收辽饷,如果哪个官员还敢收,百姓可以直接扭送其到京城。”

  “朕到要看看谁胆子这么大。”

  看着这个辽饷就闹心,朝廷加九厘辽饷,本来可以收到五百多万两,结果只有一百多万两,其他的都被各种理由吞了。

  下面地方官吏还可能收更多的钱,朝廷又收不到,最后老百姓只会骂朝廷骂皇帝,崇祯才不当这个冤大头。

  一说到想办法,殿内群臣就变哑巴。

  “一个个都不说话,都装哑巴是吧,”崇祯气愤的看着群臣,“温爱卿,朕让你查的黄册田亩怎么样了?”

  “回皇上,时间紧迫微臣还没有查清楚,请皇上宽限些时日,”温体仁不敢说谎,而且清查全国田亩土地最少也要半年时间,他也不可能这么快。

  “不急,慢慢来,朕要一个准确数字,”崇祯扔出一本账本,“朕在宫内档案看到一份数据,不知哪位大臣可以为朕解惑。”

  “太祖时全国田亩有850万余倾,永乐时全国每年田赋高达3000多万石。”

  “孝宗时也有620余万倾,神宗时田亩又有700万余倾,怎么到了朕这里,全国田亩只有580万余倾了。”

  “难道说经过两百多年大明的人口越来越少,比太祖时还更少。”

  “这根本不可能,谁敢说人更少,他就是欺君,诛灭九族。”崇祯眼神凌厉的看着下方大臣。

  顿了顿,继续道,“我朝的税收执行的是人头税,按人头征税。两百多年过去,人口滋生,百姓数量都翻了几倍,税收不应该增加几倍吗?怎么朝廷的税收还连年减少,如今打一个建奴还要加征辽饷。”

  “你们,谁能告诉朕,这是怎么回事?”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