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8章 治河策略_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钱的话,就派人来修修河吧,一旦遇上黄河改道,那就不止是河南这里发生水灾了,漕运也会受到影响的。”

  “朕知道,”崇祯无奈的点点头,黄河被誉为华夏“母亲河”可是和长江比起来,古代黄河经常决口,甚至改道。

  这次决口都还算好的,如果遇上黄河改道,那整个天下都得跟着倒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黄河改道会形成大面积的黄泛区,大片良田变成盐碱地,总之修河绝对是历朝历代都必须进行的政治任务。

  “您对于治理黄河有什么好的建议啊?”崇祯追问道。

  “草民大字不识几个能有什么好办法,”老河工笑了笑,“不过神宗朝有一位治河大师,他提出束水冲沙和蓄清刷黄的办法,他用这个办法治河之后,黄河决口的次数少了很多,那些年黄河两岸都住了很多人。”

  “您知道那人叫什么名字吗?”

  “草民不知,我也是听我爷爷说起过。”

  得,看来这人肯定死了,崇祯暗暗摇了摇头,接着问道,“老人家,您和朕说说这束水冲沙和蓄清刷黄什么意思,朕回去就命人好好修河,保证河堤不再决口了。”

  明朝万历初年能臣很多,除了张居正,还有有一位治水名臣,他就是潘季训,他们都是实干家,不为名声所累,脚踏实地的为百姓做事,比那些只知道高谈阔论的清高大臣好太多了。

  明朝科举考的都是八股文,叫那些当官的做卷子还行,一旦让他们做点专业的事立马抓瞎,他们不懂还不学,偏偏喜欢高谈误国,误导民众。

  老河工看着崇祯笑道,“百姓有您这样的皇上真的有福了,那些读书人都说皇帝喜欢炼丹,做木匠,我看他们都是胡说八道。”

  崇祯眉毛一跳,笑着说,“您看朕像什么?”

  “皇上一心为民做事,还亲自跑到河边这种危险的地方,您和太祖很像,”老河工笑道,“村子里面的老人都说,洪武朝的百姓才有好日子过,太祖爷把贪官管住了。”

  崇祯点点头。

  “您看看,草民老了,说着说着就跑偏了,人老了总想着以前的事。”

  “没事,您想说什么都可以。”

  老河工摇摇头,“皇上日理万机,怎么能把时间浪费在草民身上呢,我这就说说那些大人怎么治河的。”

  “束水冲沙,就是把河道变小,让水流更急,这样就能带走河底的黄沙,黄沙没了,河床就不会年年升高。”

  “蓄清刷黄也是一样的道理,筑堤用淮河清水冲刷黄河带来的泥沙,这两个办法的目的都是冲走河底沉积的泥沙。”

  束水冲沙这个理念在后世都一直在用,治理黄河只有堵,疏,分流几种方法。

  但是想要长久之计只有在黄河上游多种树,减少水土流失,这样就不会让黄河有那么多黄沙了。

  “这个办法好,”崇祯重重的点头,“黄河底部的黄沙太多,不可能让人去挖,使用束水冲沙就能省下很多人力。”

  “老人家放心,朕回去就让工部派人来治理黄河,让大家放心的住在黄河两岸。”

  黄河虽然时常会决口,但是人和动物都是靠水生活,黄河的水可以灌溉两岸无数良田,不管有多难,崇祯都要去做。

  缺口堵住了,崇祯就带着人回到洛阳,他没有住福王准备的宫殿,而是住在布政使衙门。

  张景祥被带回洛阳后一直不认罪,锦衣卫连夜搜集他的罪状,同时崇祯还下令洛阳官员举报张景祥的犯法之事。

  仅用了一他时间,崇祯手里就多了一大堆河南布政使的罪状,不过很多都不是大问题。

  “皇上,末将有急事求见,”夜晚,孙应元在门外喊道。

  “什么事?”

  “河南布政使张大人死了。”

  “吱呀!”

  崇祯打开门走了出来,“什么时候的事?他怎么突然死了?”

  “末将也不知道,”孙应元摇摇头,“把他带回来后,末将就把他关在前院,派了十名侍卫日夜轮流看守。”

  “刚刚侍卫进去准备审问才发现他已经死了,脸色发黑,中毒而死。”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