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郁郁的朱元璋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允熥面前晃了晃。

  “熥哥儿?”

  朱允熥哼哼了两声,看向朱高炽:“南方产出,自是要用海船运回。我更是在想,往后或许可以直接调南方粮草物资产出,通过海船直运北平,供应九边之用。”

  将整个大明的物资调动起来,将整个天下盘活,才能促进一个正向有序却主动的循环进行下去。

  甚至,朱允熥近来已经在想,是否要加快水泥的研制。张匠人那边似乎对水泥的生产,遇到了困境,一直没有任何的进展。

  这也就一直耽搁了朱允熥对要想富先修路的谋划。

  朱高炽这会儿却摇头道:“北平及九边边军粮饷,我以为当继续内河航运,即便走海运也该是徐徐图之,也应当是调湖广、江西、直隶等地太仓,送往北平。若不然,南方直抵北平,路途太过遥远,且无法顺带将江南地方其余产出运输至九边。”

  “用内河?徐徐图之?”朱允熥皱眉。

  内河是承袭至隋炀帝修造的那条宏伟运河,在原本历史上不久之后,老四叔迁都北平,就会被更名为京杭大运河。

  朱高炽笑笑,低声道:“内河两岸几多人家,几多驿站,几多关口。十万漕运人家衣食所系之处,成千上万地方官吏氏族依赖之地。若是骤然停运,恐生千里之变。”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往后再过上数十年,那条在朱允熥看来无比重要且意义非凡的大运河两岸千里的航线上,便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地方动乱乃至于叛乱。

  而朱高炽又道:“且海运终究有风险,海外风浪滔天,沿岸礁石无数。暗礁触底,巨浪断船,一次海难便能叫朝廷损失惨重。”

  这话是无错的。

  便是数百年后,即便是铁甲舰铺满海面,在面对无垠海洋掀起的巨浪面前,亦如内河内湖之上的一叶扁舟般。

  朱允熥终于是开口道:“内河航运不会停,地方只有流通起来,才能让大明更加的富饶,更加的有钱,百姓更加的富足有余。”

  朱高炽一时间有些不能理解流通的内在意义是什么,却亦是认同内河航运不能停的。

  朱允熥见小胖陷入思考,便循循善诱道:“流通,乃促进大明经济民生循环向上的核心之处。”

  “何以流通?”

  朱高炽按照朱允熥设想的,问出了此问。

  “人口、粮食、物产、金银、宝钞、通宝、商贾。只有这些都动起来,流通起来,才能真正盘活整个大明的盘子。”朱允熥沉声回答。

  朱高炽却迟疑的张目四望,而后愈发小声道:“此与皇爷爷所幸国策相悖……”

  朱元璋施行的是什么国策?

  严苛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

  一旦人口不能流动起来,则其他东西,只能通过朝廷政策性和权贵士绅商贾们去充当流通的作用。

  朱允熥瞥向朱高炽:“一时之策不足以万世之策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