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21章 一身反骨的皇帝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骨的。

  尤其是对于朱元璋而言。

  他就见不得百姓受苦,更愿意看到百姓一个个的都能过上好日子。

  让百姓的儿子也能入朝为官,为自己、为朱家、为天下人做事。

  这是朱元璋乐意看到的。

  凭什么只有那些世代读书的人家,才能入仕为官。

  凭什么种田的儿子,就不能当官了?

  其实,正是有着这种‘反骨’。

  才是真正早就了如张二工那样匠籍出身的匠人,能成为大明朝身着红袍,官至正二品工部尚书的原因所在。

  皇帝就是想要让天下的读书人和那些所谓的千年、百年世家好生的看一看。

  他提拔的一个匠人,也能当官,且还能做的比他们更好!

  改一改大明现行的户籍制度?

  朱元璋的心中已经开始思考着,要是更改的话,该如何有序稳定的,在保证天下平稳的情况下,改变现在的户籍制度。

  “少师如何看这小子说的?”

  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津津有味的询问起了袁素泰的意见。

  袁素泰想了想,没有急于开口。

  而是对皇帝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引着皇帝继续压着脚下的田埂往前走。

  朱元璋也不急切。

  他和袁素泰算得上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都是经过里前元末年那好似永无尽头的灾难。

  两人走在最前面,身边就是那些还尚未收割的稻谷。

  地里头忙碌着的百姓对皇帝并不陌生。

  见着皇帝走在自家的田埂上,也没有想要上前攀谈的打算,只是远远的看几眼,便继续手头上的活。

  要尽快将庄稼收回家,然后交给官府,让官府送给皇帝陛下。

  袁素泰向前走了一阵子。

  随后才缓缓开口道:“陛下觉得如今的我大明的稻谷产量如何?”

  “今非昔比。”

  朱元璋给了一个肯定的回答。

  也正是因为今非昔比,所以袁素泰才成了如今当朝第一的文官。

  所说他的权力并不大,官职依旧仅限于上林苑监。

  但即便是文渊阁里的那几位,也不敢轻易无视袁素泰偶尔递过去的话。

  袁素泰又道:“是啊,今非昔比。要叫陛下笑话,老臣便是如今瞧着这些,都觉得像是在做梦一样。”

  朱元璋微微一笑:“俺又何尝不是如此。”

  真的像是在做梦一样啊。

  比当年自己这个泥腿子当上皇帝,还要梦幻。

  袁素泰笑了:“臣不懂国家的事情,却知道,即便如今这稻穗粒数再难增多,却定然还有增产的法子,这也是老臣余生里要做的事情。”

  朱元璋点头道:“少师永远是我大明上林苑监的监正,不论何时,我大明亿兆百姓,心中都该记着少师的功德。便是将来朕到了入土为安的那一天,少师也得陪在离着朕最近的地方。”

  不经意之间,皇帝给了袁素泰一个天大的恩荣。

  袁素泰躬身谢恩,继而说道:“既然农事如此,老臣以为,国事也该是如此。老臣虽然老了,但老臣如今可是也教出了好几个徒弟,都做的很不错,老臣相信,他们定然会比老臣做的更好。”

  说完这句话之后,袁素泰便挽起袖子,走进了一侧已经收割完的空地里。

  这位不想帝国少师,而更像是一个老农的老倌儿,弯腰俯身在地里,一点一点的捡拾着那些散落在田地里的稻子。

  不远处的农家看见了,只是有些疑惑,却并未上前阻止。

  不过是几斤几两的稻谷而已,那老官拿去也就拿去了。

  要是顺带能让陛下尝一尝这自家地里种出来的庄稼,才是最好的。

  朱元璋站在田埂上,却是笑了起来。

  自己这一身反骨,何曾有过墨守成规的性子。

  于是,他也脱了鞋子,在孙狗儿惶恐的注视下,跳进一旁的田地里,跟着袁素泰一起捡拾田里散落的稻谷。

  ………………

  月票推荐票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