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8章 巴士拉防线_狂野北美18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约2.8万人的兵力部署在一线阵地,其中德军约7000余人,分别配属在东西两翼。

  以猛烈的重机枪火力和精准的炮兵火力,支撑中线的正面战场。

  在后方还有二线阵地和依托巴士拉的城防工事,可不是好啃的硬骨头。

  德意志民族是为了最为适应战争的民族,他们从法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中汲取了宝贵经验,开创性的验证了重机枪火力斜距交叉射击理念,能够最大程度的杀伤敌军进攻兵力。

  英国人在索姆河战役中的第一天就付出了6万余人伤亡的重大代价,验证了德军火力杀伤理论的正确性。

  从兵力配属和火力配置角度来看

  巴士拉城郊防线的兵力和武器配置,连西线战场的1/10密度都达不到,充其量只能算菜鸡版的欧洲西线战场,而且水分多多。

  但这并不代表朱国胜中将面临的进攻难题是欧洲战场的1/10,因为他手下的并不是视死如归的英法联军,15万大军中接近一半都是阿拉伯人。

  其战斗力同样菜鸡,无法托付重任。

  那些俘虏就不谈了,盟友的军队主要是巴士拉以北的蒙塔菲克部落,该部落属阿德南阿拉伯人。

  他们在历史上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进入伊拉克,定居在巴士拉和库法之间的阿贾姆·卡萨布地区,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

  在1546年与奥斯曼帝国阿亚斯帕夏率领的军队在巴士拉激战,曾经大肆屠戮阿拉伯部落,最后只剩下一个分支,即巴尼·赛义德部落。

  所以,蒙塔菲克部落与奥斯曼人有着血海深仇。

  该部落在历史上属于先知家族巴尼·迈阿鲁夫族的沙比卜家族,如今是巴士拉省最大的部落联盟。

  其在1910年,便拥有约8万户家庭和3万骑兵,如今几年过去了,部落的规模增长更多。

  其部落统治者萨敦家族属逊尼派,通过科威特城的渠道联系,大唐帝国中东兵团承诺击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后,允许该家族统治巴士拉。

  正是在这样诱人的条件下,才让蒙塔菲克部落倾力出兵,帮助中东兵团击败奥斯曼帝国腐朽残暴的封建统治。

  但这些阿拉伯骑兵攻坚能力不行,上场也是炮灰的角色。

  自家人知自家事。

  朱国胜中将知道,想要打破德奥联军的防御线,最终还必须得依赖大唐帝国自身的装甲师的锐利攻击,其他的全都是镜花水月。

  仔细考虑一番

  他决定动用手中的王牌轻型装甲师,在战场左翼撕开一个大缺口,彻底击溃敌人的防线。

  命令迅速下达,阵地后方的炮火再次轰鸣起来,就密密麻麻的炮弹砸向敌人的阵地,一片火光闪烁。

  大唐帝国装备的不同口径野战火炮,全都是采用了液压复位技术的新型火炮,射速快,而且火力猛。

  中东兵团有着充沛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