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9章 徐州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无名之辈,此战易也。

  正如高澄所料,梁人一走,徐州城里的士人豪族们通过各种渠道送来投效书信,高澄看了几封,他这样耿直的人,实在受不了那些阿谀奉承,便统一交给张师齐收存。

  以后没了灵感,张师齐也能借鉴一二。

  为了让后人能够公正客观的了解自己,小高王做了太多。

  高澄大军还没抵达徐州,就收到由彭城寄来的十七颗人头,据使者说都是参与袭杀邸珍的人,有徐州将校,也有豪族士人。

  高澄对于他们的做法心知肚明,不过是推出几个替罪羊而已。

  使者还在眼巴巴地望着高澄,高澄思虑许久,对使者道

  “伱将人头带回去,告诉主使之人,我高子惠要杀的人,自会动手,无需旁人代劳。”

  使者闻言大惊失色:

  “世子,谋逆之人尽被诛杀,世子何故再作此言!”

  高澄不愿多言,命人将使者赶出大营。

  崔暹、赵彦深留守洛阳,跟随高澄南下的心腹幕僚只有崔季舒一人。

  当他听闻高澄将使者赶走,不愿收下所谓犯事者的头颅,慌忙赶来高澄帅帐,委婉地劝谏道:

  “大都督素有仁名,今日为何不愿宽恕徐州人士?若稍加安抚,徐州无需耗费一兵一卒即可收复。”

  高澄有他的计较,解释道:

  “徐州之事不比三荆、兖州,是当地豪族与军中将校合谋杀官叛乱,我若宽纵他们,只恐人人效仿。”

  在高澄看来,徐州与三荆、兖州两地叛乱性质不同,三荆、兖州是在州郡主官的裹挟下谋逆,而徐州豪族却是杀官造反。

  如果因这些人送来十七颗替罪羊的头颅,就将此事揭过,徐州自然可以轻易收复,但只怕将来的麻烦可就多了。

  崔季舒闻言继续劝道:

  “既然大都督决心立威,更应该安抚徐州豪强,仆有一计,请大都督命人追回使者,收下头颅,赏赐金银,命使者带话,让徐州代理官员准备酒肉犒劳大军,再摆设宴席,为大都督接风。

  “如此,徐州上下必然深信大都督欲赦免其罪,大都督可用城中恐有余孽为由,命部曲接管城防,此应有之理,旁人又怎敢多言。

  “再邀徐州将校一同赴宴,只需他们入城,便是待宰牛羊,或杀或刮,只需大都督一言便可处置。”

  崔季舒这条计策有其可行性,但对于高澄来说得不偿失。

  通过哄骗的方法诱杀徐州叛逆,确实轻松,但代价是牺牲自己的政治信誉。

  政治信誉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人视如草芥,但也有人视若珍宝,并最终换取丰厚收益。

  比如司马懿,他就将政治信誉卖了一个好价钱。

  高平陵之变,胜负未分之际,司马懿用苦心经营四十年的政治信誉,换取了曹爽相信洛水之盟的誓言。

  相信自己放弃反抗,交出兵权,可以保留爵位、财产。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