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章 招揽贤士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络幕僚,常常说话不着边际,但关系到一些敏感问题,他慎之又慎。

  即使身为穿越者的自己相信人死神灭,他也不会出言赞同。

  甚至会打击神魂不能永存,将会随着肉体而消逝的观点。

  一旦人死神灭,后世子孙或许会因此放纵自己,不管死后洪水滔天。

  这是小高王不愿见到的,他倒不是想着家业万万年,但存续的时间太短,后人著史的史料可就不好把控了。

  畅谈为政得失之余,高澄打定主意,关于邢邵的神灭论,必须持打压态度。

  当然,打压邢邵的观点,与重用邢邵并不冲突。

  又说了一句鱼水之论后,高澄按照崔暹之前的建议,将邢邵收入幕府,命他主管机要文件。

  仅仅五天时间就能背诵八十万字的记忆力,不在小高王身边当个人形百度,实在可惜了。

  崔暹、邢邵辞别之际,高澄指着屏风对邢邵说道:

  “我爱崔长史,以其名列为首位,当日崔长史向我举荐邢机要,我同样将机要的名字列入其中,但自古文士相轻,邢机要切莫与外人言语,以免崔长史遭人嫉恨。”

  这话是对邢邵说的,却更是说给崔暹听的。

  崔暹终于明白为什么每次与同僚齐至,高澄总会收起屏风,对他的爱护更为感动,一颗心再也容不下旁人。

  至于在晋阳临别时与他执手对泣的高欢?他是个好人,但小高王更适合我。

  以后别来往了,我怕世子误会。

  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崔暹的工作热情越发高涨,没过几天,他就又带了一名中年文士上门。

  高澄已经有所猜测,当初崔暹这举荐的三人中,崔昂、邢邵先后进入幕府,眼前这位文士必然是最后一人温子昇。

  温子昇四十岁年纪,比三十八岁的邢邵还长了两岁,将会是高澄幕僚团体中最年长之人。

  一如既往地表示仰慕,又说崔暹最先为他举荐了温子昇。

  可这次召见并没有与邢邵见面时的惊喜感,高澄与他谈论政务,温子昇的一些处理意见不能让高澄满意。

  而他兴致勃勃与高澄谈论文学时,不好读书的小高王也听得昏昏欲睡。

  但确实是一支出色的笔杆子,高澄让他以自己十三岁初上战场,以一万人击溃陈庆之三万人的事迹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温子昇泼墨挥毫,一篇题为《记荆州破陈庆之》的骈文孕育而生。

  通篇词藻华丽,对仗工整,用典虽多,却不晦涩。

  就连没多少古文鉴赏水平的高澄通读之后也爱不释手。

  这么好的文章就应该保存下来,让后世的初、高中生全文背诵。

  高澄赶紧让人把骈文送去张师齐手中,由他誊录。

  ‘济阴人温子昇素有才名,与魏郡魏收、河间邢邵并为北地三才,以耿直敢言,不附权贵为士人所称道,闻知大都督澄破陈庆之于襄阳,平定三荆,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