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8章 各方消息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能力上拖了点后腿,但对儿子的这份信重也算知人善用了。

  高欢坠马,身体大不如前,在高党之间并不是什么秘密,当初在信都时,娄昭还和高澄有提及过。

  说是大事,但其实也没太多人惊慌,毕竟继承人高澄的能力已经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甚至倾服,有他在,自能保住大家伙的富贵。

  就连一向自大的侯景,想得更多的也是担心因当年轻视高澄,不听调令而遭他嫉恨。

  不敢再如历史上一般,与司马子如说什么:

  ‘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没,吾不能与鲜卑小儿共事。’

  吓得司马子如要去捂他的嘴。

  对于侯景的担忧,谋士王伟宽慰道:

  “大将军镇襄阳,纵使不能容于大将军,亦可据城降梁,大丈夫何愁没有容身之处。”

  其实侯景不需要王伟提醒,他心底早就做好了打算,一旦高澄上位,要将他调往腹地,那绝对就是要报复的征兆,到那时候他直接在襄阳反叛降梁,投奔东吴老公萧菩萨。

  高澄主要探听方向还是西魏、南梁与晋阳,对侯景,他真没在意太多。

  真不是他记仇当年南征侯景对自己不理不睬,主要无论侯景或降或叛,高澄都并不在意。

  甚至就算反叛,仅一州之地的侯景,对东魏的破坏性,也不可能比得上原时空中坐镇河南十年的河南大行台。

  如今只镇荆州的侯景,甚至还没有高欢写密信需要做暗号的资格。

  甚至侯景反叛,或许对东魏并不是坏事,也正因如此,高澄干脆就放任他不管。

  张亮又继续向高澄介绍起西魏与南梁最近所发生的诸多事情。

  相对来说,西魏的情报更难获取,但也确实比南梁更有价值。

  毕竟两方干的事情不同,宇文泰在试图振兴的时候,萧衍又再幸同泰寺,铸十方金铜像。

  北方两家拼了命的熔佛铸币,萧菩萨却在一心一意弘扬他的佛法,各种讲经论道,这样的情报又有什么价值。

  萧衍精通诗赋书法,通音律,于佛法深有研究,在其倡导下,南梁的文学艺术甚至佛学都得到长足发展。

  但,这些在乱世又有什么用?

  北方高欢、宇文泰、高澄这些人跟萧衍一比,全算文盲,但他们这些人在乱世就是要强于萧衍这样的文艺咖。

  高澄后续干脆更多的把细作派往南梁前线,例如江陵,淮南等地,与其在建康白费功夫,不如仔细了陈庆之、羊鸦仁、夏侯夔等人的动向。

  南梁的朝堂动向高澄不需要去打探就能猜到,无非是东魏要统一北方,马上出兵扯后腿。

  东西魏暂时停战,则南梁也跟着马放南山,歌舞不休。

  浑然没想过两家停战是在增蓄自己的实力,不过基础摆在明面上,增加得有多有少而已,而自己,却是在摆烂混日子。

  张亮走的时候天色还早,高澄继续埋首于案牍之间。

  夜色渐深的时候,高澄正准备先去其余侧室屋里转一圈,再往李昌仪院里歇息。

  一封由南荆州送来的急信却打乱了他的安排:

  南荆州刺史源子恭病笃。

  高澄猛然惊醒,今年正是源子恭丧命的一年。

  但知道又能怎样,源子恭的问题与段荣一般,他们都太老了。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但他的后继者却值得高澄深思,毕竟南荆州直面陈庆之的威胁。

  感谢书友邓彬怡的打赏。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