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0章 职位填补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边境锻炼,正是时候。

  与荆州刺史侯景、东荆州刺史侯渊、豫州刺史尧雄、广州刺史高敖曹几人合力,看住陈庆之,守卫梁魏西线不成问题。

  需要高澄解决的不只是南荆州刺史,他也早就选好了光州刺史的候补。

  光州地处青州以东,位于山东半岛上,原刺史也是上了六十岁,身子眼睁着垮了下来。

  那刺史的名字很有意思,却在高澄这儿讨不了好。

  他名叫高湛,字子澄。

  六十三岁的老高湛,高子澄也是出自渤海高氏,人家来历比高欢、高澄父子、高隆之等人正经不了许多。

  父亲高肇是宣武帝元恪的舅父,凭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权倾朝野,这样的权臣没有自己的根基,元恪一死,即遭宗室清算。

  高肇虽自称渤海高氏,但却明明白白是高句丽族。

  不过渤海高氏本就是个大染缸,各种族属都有,谁都能跳进来洗个澡。

  将来接替高湛的人选,高澄属意幕府长史温子昇。

  腹地用文,边地用武是这一时期高澄任官的主要标准。

  温子昇出使南梁后,先后历任主薄、长史,也算自己人。

  关于递补人选,若无空降,高澄计划由张师齐出任长史、邢邵出任主薄、而幕府司马一职,早在张亮去职,高澄就已经去信渤海,征调封隆之之子,封子绘入幕。

  封子绘18岁就跟随父亲封隆之迎接高欢东出,往信都建义。

  尽管历事早,资历深,但升迁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得后来人,尤其是高澄那一帮子核心幕僚。

  那群人中,朝官且不提,单说刺史就有了相州杨愔、青州赵彦深、兖州崔季舒,候补的还有南荆州张亮、光州温子昇。

  而封子绘去年才由平阳太守,迁渤海太守。

  要不怎么说人人都想往中央挤。

  巡视河北的时候,高澄曾与渤海太守封子绘有过一番交谈。

  十八岁就跟随其父参与信都建义,胆识自不必说,对于他的才能更是赏识。

  封子绘受任晋州平阳太守时,请开晋州北界新路,并主持这一工程,旬月而就,自此征兵运粮,军士无乏。

  历史上,在邙山之战、与对南陈的战争中都有亮眼表现。

  高澄与他一番交谈,也有了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这是一个颇具长远眼光的人才,有胆略,更能抚民。

  小高王对这样的人才,向来都是爱之深切。

  而远在渤海的封子绘实际上已经接到了高澄的征召文书。

  一条通天梯摆在自己面前,封子绘没有丝毫的犹豫。

  原属晋阳调派的他很清楚在高澄与高欢手下谋事的区别。

  过去高欢坐拥河东、河北,高澄镇守河南,虽说高欢有更多的职位安插心腹,但聚拢在他周围的人也不是高澄麾下所能比拟。

  于是凭封子绘的资历与能力,也只被授予太守一职。

  反观高澄,过去虽只有河南,但他身边缺了人手,一但能力与忠诚能够得到他的信任,立即就能外放。

  到了去年,高欢将河北交由高澄,高澄并未对河北地方镇守有太多变动,只是让杨愔补了段荣的缺。

  就是因为他自己手下的心腹,除去朝官以外,连个河南都填不满,否则六十三岁的高湛如何能够久镇光州。

  封子绘就是看准这个时机,通过父亲封隆之,请由晋州平阳,调任冀州渤海。

  争不过那群鲜卑元从,那就往高澄身边开辟新赛道。

  中途醒来写了2000确实困了,先睡了,今天下午六点第一更,晚上九点第二更,十二点第三更,不会再是2000字的章节。

  总之,能分心的事确实都结束了。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