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章 田垄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澄看向周围的稚童们。

  众人纷纷兴奋起来:

  “讲到西伯文王,遇着了垂钓的姜子牙。”

  “快来呀,世子又要讲故事了。”

  也有稚童呼唤玩伴。

  一时间高澄身边被挤得满满的。

  “好啦,安静,咱们今天接着说《封神榜》。”

  高澄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他辗转于沧州各处鲜卑部民的耕地区,与他们共同耕种,十一岁的身子不能长时间劳累,他就会在田垄上为鲜卑少年们讲故事,选择的也是充满想象力的《封神榜》。

  这一讲,就是整个下午,太阳西斜,高澄在亲卫们的护卫下回到沧州治所饶安城。

  “子惠何必这般辛苦自己。”

  沧州镇将段韶劝谏道。

  高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确实累了。

  泡了会脚,高澄立即动身去找段荣,询问道:

  “姨父,汉民如今又是什么看法?”

  “世子治理沧州以来,与民众约定恢复旧时税制,百姓无不称颂。”

  北魏税收不低,高澄并非不想降低税率,可他有十五万鲜卑妇孺要养,田地里的庄稼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成熟。

  但沧州民众依然对他歌功颂德,毕竟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乱兵们可不会管你具体税多少,田地里的庄稼熟了,抢就是。

  如今高澄约定恢复税制,百姓自己好歹能留口吃的。

  更何况他还承诺,一旦鲜卑部民能够自给,税率会进一步降低,沧州百姓也有了盼头。

  对于段荣所说,高澄还不放心,反复交代道:

  “收税时,切忌层层剥削,我们与民众约定多少,便收多少,商鞅主大国尚要立信,我等治小州,更需民众信服。”

  段荣连声答应,又催促高澄早些回去休息。

  段荣在高欢亲族中算是一个另类,他推崇仁爱宽恕,这与高澄相契合。

  又有高澄与段韶的香火情,因此对高澄甚是爱护。

  在高澄、段荣用心治理沧州时,高欢也在冀州积极整军备战。

  五月末尾,一名年轻人扶着老母,由洛阳来到信都。

  “洪略,你终于来了。”

  高欢见到年轻人,很是高兴。

  “阿母听闻兄长至信都,命岳前来兄长帐下听用。”

  高欢喜不自胜,赶紧又命家眷以子孙之礼,诚心拜会年轻人的老母。

  年轻人叫高岳,才二十岁,是高欢的堂兄弟。

  高欢担任信使期间,往返怀朔、洛阳两地,在洛阳时,便居住在高岳家中。

  两人虽只是堂兄弟,关系却比高琛以及早夭的高惠宝这两位异母兄弟更为亲近。

  毕竟高欢之父再娶之后,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将高欢寄养在女婿尉景家中,这也导致了高欢与异母兄弟之间,感情并不深厚。

  高岳身材魁伟,有器量,高欢与他相交日久,知道他有领军之能,当即任他为麾下督将,自领一部。

  “高王,怎么不见你说的阿惠?”

  高岳老母山氏疑惑道。

  “婶婶切莫如此称呼,依旧唤我贺六浑便是,阿惠在沧州领民,我即刻命人前去招他回来。”

  “莫要这般,免得耽误大事。”

  山氏连忙拒绝。

  高欢笑道:

  “向婶婶请安才是最大的大事。”

  三更写完了,今晚好好休息下,明天尽量争取三更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