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2章 万骑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澄新建的京畿军也只骑卒五千。

  高澄一改以往一名骑卒、两匹战马的配置,在河北牧场调来一部分战马的同时,大肆搜罗民间马匹,以作乘马。

  将骑兵配置改为一匹战马、两匹乘马,在如今的京畿军中囤积了战马万匹,乘马两万。

  硬生生凑出了一支万骑规模的骑兵部队,俱是一人三骑。

  这一万骑,高澄为慕容绍宗、斛律光、侯渊、刘丰各分配一千人,高敖曹常作先锋,依旧为他保持两千骑的规模,剩余四千骑尽归高澄直属,由四千武川鲜卑组成。

  阻碍这群自小生长在代北的武川人成为骑兵的原因,从来都是缺了战马,而不是会不会骑马。

  但是会骑马,只是骑兵最基本的素质,高澄强令新组建的京畿军各部骑兵整日在洛阳周边习练骑战。

  洛水、伊水之畔时常能见到万马奔腾的景象,民众最初还会因惊奇而出城寻个高处观赏,到现在也已经习以为常。

  训练量的提升也使得人与马的食量加大,这无疑又是一笔大开销。

  高澄并没有广兴佛教,修建误国奇观,却成功将大量大将军五铢钱流入市场,满足了民间因免役钱而对钱币的巨大需求。

  其实他也不是没想过要兴建基础设施,例如铺桥修路,但这是地方官府拿到七成免役钱该做的事,于是放弃了这一设想。

  骑兵们因高强度的训练,疲惫之余,战斗素养也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各地物价也没有因为免役钱对钱币的需求量,而出现大规模的波动。

  于高澄而言,一切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运转。

  按照户部估算,最迟明年秋收以后,府库足以支撑一场二十余万战兵西征大战,无论胜败,都不至于财政破产。

  高澄命人将这一消息传去晋阳,希望高欢能早做准备,在信中,高澄坦言自己将率京畿军参与这场针对西魏的灭国之战。

  高欢收到这封信后,没有沉思太久,当即回信对高澄的想法表示许可。

  当初西征,之所以拒绝高澄随军,是需要他镇守河南,防备南梁。

  今时不同往日,高氏在河南的统治稳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河南区划做出调整后,有高岳、尧雄、侯景分别镇守,足以应对南梁威胁,无需高澄再去统筹。

  唯一需要父子俩讨论的是高澄的出兵方向,究竟是两人合兵,还是高澄走上洛或者潼关。

  高欢毫无疑问是倾向于高澄自走一路,而高澄却更希望两人合兵。

  不管分了几路人马,决定战局的只能是高欢那一路的成败,高澄实在担心高欢又出什么幺蛾子。

  父子俩对此还未有过沟通,毕竟时日尚远,但想来到时候又是一番争论,只看究竟是谁被说服。

  不过高澄暂时也顾不得这么远,他如今正沉浸在又为人父的喜悦中。

  太昌八年(539年)五月二十七,李祖猗诞下一女,同时被养在府外的元静仪肚子也有了动静。

  双喜临门的高澄不止迎接了第三女降世,更是在确认喜脉后,风风光光的将元静仪领进渤海王府。

  有关元静仪与崔括的婚姻,也因此成了洛阳街头巷尾的趣谈。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