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11章 秋收(6000)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计。

  这段时间为了给高家父子准备秋后的军资,户部尚书崔季舒与新任兵部尚书封子绘忙得晕头转向,连高澄大婚都只喝了两杯酒水,便匆匆告辞。

  崔季舒负责筹集粮草,而被免去大将军府司马一职,改任兵部尚书的封子绘则负责与工部联络,囤积兵械。

  三军未动不止粮草先行,刀枪箭等等也需要预先备足,光是大刀,就有百万柄,高澄更是要求兵部与工部联合备好上千万支箭失。

  兵械数量虽然听起来唬人,可相对于二十万并州胡与三万五千京畿军的数量来说,人均大刀不到五柄,箭失也不过五十。

  这年头的兵器极易损耗,历史上的沙苑之战,薛孤延为高欢断后,边战边走,一天之内,换了十五把钢刀,或是砍卷了刃,或是断裂,这也与战况激烈有关。

  而兵械的损耗,也是战争花销的一项大头。

  无论如何,多预备点兵械不会有错,总不能让士兵们卷了刃,断了兵器,赤手空拳去对敌。

  这也是需要民夫做后勤的原因之一,不提为将士们运送粮草、准备饭食、浆洗衣物,光是这些兵械在大军行进的时候,就需要大量民夫转送。

  工部尚书由高隆之兼任,人的精力有限,相应的,他也放弃了营构监的差事,只保留了尚书左仆射与侍中。

  有鉴于如今兵械易折损的现象,高澄又命高隆之在洢水、洛水河畔监造冶铁炉,看能否进一步提取杂质,不过小高王一个文科生,高二时候过会考都是靠着监考老师留情才侥幸过关,对于物理,化学这两门学科,也算是秋毫无犯,只能将一切都委托给高隆之。

  高隆之在后世好歹有一个冶炼老祖的尊称,无论如何都要比自己靠谱许多。

  作为高澄的御用工具人,高隆之也算是任劳任怨,印刷厂是他搭起来的班子,铸币厂也是他监造,劳碌不说,还得背上欺凌天子的骂名,将来不给一个王爵,小高王自己都觉得赏罚不公。

  历史上的北齐王爵滥封,但相应的,基于这样的厚遇,才能深得臣子的忠臣。

  名与利,你总要给人家一个吧,否则人家一番辛苦图什么。

  不许贪腐过甚,又连名位都舍不得,谁还愿意为你卖命。

  高澄不会滥封王爵,但功劳到了一定程度,他也不会吝惜。

  高欢抵达晋阳后,就地解散二十万大军,让他们与家卷团聚,而等一众将士再次归队的时候,他们面对的将是最严苛的操训。

  承平三年,晋阳大军未经战事,还需要通过操训重新熟练在战场上的杀人技巧。

  同样,京畿军也是如此,在张亮领盐兵抵达洛阳,高澄检阅后,欣喜之余,也发现哪怕只是在草原打马匪,算是欺凌弱小,可到底是见过了血,在气势上远远胜于京畿军。

  …

  京畿军是经历过战事的,虽然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