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8章 岭南(3000)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于明年秋后为国库输送赋税。

  南征,便在后年春耕以后。

  如今还不是北宋那时候,没有战前不发赏,将士就不卖命的风气,哪怕是高氏善待六镇鲜卑,也不会把他们骄惯成那模样。

  但战前发赏确确实实能够提振士气,于是高澄便把篡国时间定在了南征以前,篡国必然是要给将士们发赏的,趁着将士们这股子昂扬劲头南下,也着实是个好时机。

  篡国后发点赏钱也是应该,但北宋时候新君继位也得大加赏赐,则多少沾了点离谱。

  至于高澄之功能否篡国,则无需担忧,后三国时期的大魏齐王,对大魏的功劳,也只有前三国时期的大魏吴王孙十万能望其项背,当然,只是遥望,虽然孙十万立功的时候,曹魏还没建国,但也不能抹了他的功劳。

  瞧瞧关羽威震华夏时候的局势,曹仁与满宠被困在樊城看海,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相继投降,许都周边诸县豪杰遥受关羽印绶,纷纷起事,曹操在荆州作出的军事布置几乎完全瓦解,派徐晃去荆州支援,却只能带着新兵上路,可见当时曹操在军力调动上,已经面临捉襟见肘的局面,同时邺城魏讽谋反案爆发,许多北迁的荆州士族参与其中,也预示着众人不再看好曹氏。

  值此关系到曹氏基业存亡危急时刻,他,未来的大魏吴王站了出来,在盟友背后捅了一刀,立下盖世功勋,呸!

  前三国时期的大魏吴王立下这等旷世奇功,尚且远不及后三国时期的大魏齐王对大魏社稷的贡献,因此,齐王自然是有篡位资格的。

  至于才得国,便南下,是否会后方生乱,这点倒不必担心。

  经过这些年不当人的操弄,元善见在民间的名声早就臭不可闻,小高王才是活菩萨,家家给立长生牌位的那种。

  高欢、高澄父子两代掌权这么多年,无论地方、中央,都为其心腹、党羽所把持,下层基础与上层建筑两手抓,出不了乱子。

  关东地区由乱入治到如今,已经15年,尤其是河北,自532年年初的韩陵之战以后,再无天灾人祸的袭扰,在太昌元年所诞生的人口也到了分田的年纪。

  王公允便是其中一员,他在第一次参加科举时,止步相州府试,经过三年用心苦读,终于在第二次科举试上通过了司州府试,不过又在京试止步。

  今年开春以后,他年满15,便也向新安县县衙申请了田亩分配,王公允自己肯定不会种地的,过了府试便有了举人身份,能够做吏,但他还是想考取进士资格,其父王阿井也支持他,便在洛阳的司州府学里发奋读书。

  至于新安县衙分配给王公允的八十亩露田、二十亩桑田,则尽数转租给他人耕种,律法规定分田不得买卖,但高澄允许将所分得的田亩进行转租,只是契约必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