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1章 渡淮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者干脆绕路,众将与随军谋士们各有说法,最终还是由高澄亲自拍板,才定下了章程。

  昭德元年,五月二十一日,北齐南征大军抵达淮水北岸,就地安营同时下令北齐水师不计伤亡,掩护大军搭设浮桥。

  而此时,淮南,南梁豫州州治寿阳,在段韶救援徐州一战中伏,被射瞎一只眼的夏侯譒得知齐军将要选择强渡淮河,极力怂恿主帅萧渊明设下伏兵,趁齐军渡河之际,半渡而击。

  然而萧渊明却心生畏惧,不敢出城设伏,毕竟小高王百万大军是吹牛,但三十五万水陆大军却没掺一点假。

  夏侯譒见说不动萧渊明,便又去游说同在寿春城中的南康王萧会理。

  萧渊明哪怕是亲侄儿,萧衍又怎么会放心将十万大军尽数交由他来执掌,便封赐孙儿萧会理为都督七州诸军事,总领十万大军。

  不过也只是名义上的统帅,实际指挥权萧衍还是交给了侄儿萧渊明,而非以文史见状的孙儿。

  “大王,齐寇架设浮桥,渡河在即,若设伏兵,半渡而击,纵使不能一战功成,亦能挫其锐气,若任其渡河,齐寇弃寿阳不顾,直驱大江,我等坐守城池,又有何颜面回见天子。”

  夏侯譒激动道。

  萧会理虽然是孙子辈,但也是三旬年纪,毕竟萧菩萨年岁太大,高澄求娶南梁宗妇,都是在他孙女里挑,而不是去作女婿。

  夏侯譒继承其父的一万步骑,是城中最为精锐的部队,萧会理因其人粗险薄行,内心不大瞧得上他,但明面上还是和颜悦色的安抚道:

  “孤出镇时,陛下再三叮嘱,前线之事,皆由堂叔决断,孤虽总领三军,却只占名分,不得干预战事,夏侯将军不如再去劝劝堂叔。”

  夏侯譒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垂头丧气的离开萧会理的临时府邸,由于北齐作势渡河,寿阳城已经被管控,昔日人流穿梭的街道只有夏侯譒与其护卫。

  独眼夏侯又去找了一次萧渊明,但奈何对方心生畏惧,生怕设伏不成,遭遇败绩,堕了守军士气,坚决不许夏侯譒出城于淮南设伏。

  夏侯譒离开豫州刺史府,满腔愤慨,他仰天长叹道:

  “我有退敌良计,却不受用,时也!命也!齐人直驱大江,非我之罪也!”

  五月二十三日,浮桥早已搭建,高澄下令水师在北岸摆弄船舰,期间摇旗呐喊,大张旗鼓,做出一副要渡江的热闹景象。

  午间,高澄命令斛律羡领伪装为战兵的三万州郡兵为先锋,由浮桥南渡淮河,就地结阵。

  通过这两天南梁水师拼命想要破坏浮桥,数次与北齐水师恶战来看,高澄确定梁人已经相信了他强渡淮水的假象。

  就等着南岸伏兵趁斛律羡立足未稳之际杀出,可斛律羡都结好了军阵,预想中的南梁伏兵始终没有出现。

  其余部队在水师的掩护下一批批渡河,在南岸站稳脚跟,高澄也走过了浮桥,只是脸色难看得很。

  不一会,淮水南岸西侧响起了轰鸣的马蹄声,段韶、高敖曹、彭乐等人领五万骑卒奔至。

  晚上还有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