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章 南征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在杨广第三次出兵时选择主动臣服,这才换来杨广罢兵。

  两相对比,杨广这种神豪做派,让小家子气的小高王羞得无地自容。

  南下以来,高澄用几十颗人头严肃军纪以后,再也没有部众扰民的现象发生,小高王爱民的名声得以再一次传扬,常有地方士族领着百姓送来酒肉劳军。

  高澄往往要回赠一些赏赐,两方称得上是军民共乐,水乳交融。

  这般轻易就能收获人心,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这年头,最可怕的就是本地发生叛乱,叛军先抢一波,平乱的官兵再抢一波,而北魏的军队又是以精于劫掠闻名。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单说南方。

  往前看,有东晋时期,海贼王孙恩祸乱三吴之地,曾经于淝水称雄的北府兵在平叛之余,趁机劫掠,导致三吴城池历经数月才勉强恢复人气。

  往后看,更有侯景之乱时,江南百姓闻听勤王之师抵达,纷纷扶老携幼前去迎接,南梁官兵见民心归顺,欣喜之余,放开手脚大肆劫掠,致使民众倒戈,转而依附侯景。

  两晋南北朝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的年代。

  在这个时代,民众的要求其实很低,一支不劫掠的官兵,足以得到他们的拥护。

  高澄、侯景两路人马,连带民夫合计十一万,浩浩荡荡南下的声势不可能瞒住斛斯椿与独孤如愿。

  两人各自派遣使者南下江陵向陈庆之求援。

  南梁,江陵大营。

  年近五旬的陈庆之凝眉不语,他的目光在军图上巡视,终于落在了代表高澄大军行进路线的箭头之上。

  十三岁的稚子统军,纵使有高敖曹这样的悍将辅佐,也难免出现错漏。

  更何况高敖曹以勇闻名,而非以智见长。

  陈庆之对于高澄在邺城、洛阳执政的事迹,多有耳闻。

  也清楚这少年将来会是一个类似孙权的人物,一位优秀的守成之主。

  但军旅与治政不同,不是找几个幕僚辅佐,就能处理好。

  且不说临阵决机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哪怕只是做出选择,都需要极大的魄力。

  “我意已决,先破高澄,侯景自退!”

  陈庆之对着帐下部将李洪芝、王当伯等人说道。

  瘦弱的身躯,此刻迸发出无限的自信。

  军令一下,云集响应,各部士卒纷纷被招回江陵大营。

  陈庆之在粮草筹备后,留一部分人守卫江陵,自己则领战兵一万五千人北上救援三荆。

  高澄得知陈庆之领军北上时,南下大军已经抵达广州,进入南阳盆地,兵锋直至荆州治所新野。

  所谓广州,是在四年前,即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所建,领鲁阳、南阳、汝南、顺阳、襄城、汉广、定陵共七郡十五县,治所设于鲁阳郡,鲁阳郡也是之前北魏荆州的治所所在。

  鲁阳郡被划拨给广州后,荆州治所才迁往新野郡。

  高澄在南阳城外安营,迅速派遣使者向行至汝南郡的侯景传递消息,希望他能西行与自己合兵共击陈庆之,却遭到侯景拒绝。

  只推诿说,担心两军争功,不愿多生事端。

  气得高澄独自在帅帐中破口大骂:

  “羯奴轻我,早晚必杀之!”

  今天第一章带到,晚上九点第二章,十二点之前第三章。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