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章 抚恤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男孩却追了出来。

  “我想读书!”

  小男孩拦住了高澄,说道。

  高澄闻言笑道:

  “与你阿母好生商量再做决定。”

  小男孩却认真道:

  “我已经做出决定,从军不能侍奉阿母,如果我同阿爷一样死在了外头,阿母又怎么活?”

  高澄再也笑不出来,他郑重道:

  “好,你且在家中照顾母亲,等候消息,三天内我自会安排妥当。”

  高澄望着小男孩回去的身影,问向崔季舒:

  “这孩子叫什么名字?”

  崔季舒连忙翻看名册,然后答道:

  “徐骞。”

  高澄仔细想了想,不是自己所了解的历史人物。

  但六岁的小孩能有这份见识,确实少见。

  高澄对崔季舒道:

  “没有子嗣的英烈,由你主持寻找嗣子,兴建学舍之事我也交由你去操办,三天后,我要所有遗孤都在学舍就学。”

  哪怕将来有人不愿意进学,要从军征战,多认几个字也是好的。

  崔季舒没有犹豫,当即领命。

  他与杨愔一样,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很靠谱的,能力无需置疑。

  高澄交代过后,便把这件事抛在脑后,只打算等学舍办起了,再去视察。

  经过宗圣里,寺内正在上演伎乐杂戏,人声鼎沸,哪有半点佛门清净的样子。

  高澄还要继续慰问之旅,分发抚恤。

  四处奔波,总算将四百亲卫的抚恤尽数发放,不止视察了高隆之新建的数十座寺庙,沿途更见识到了洛阳佛学昌盛。

  回到府中,高澄枕在尔朱英娥腿上,久久不能平静。

  建阳里,仅有民二千余户,却设有璎珞、慈善、晖和、通觉、晖玄、宗圣、魏昌、熙平、崇真、因果等十座庙宇,而洛阳城中合计共有二百二十里。

  回忆起那妇人要将抚恤供奉寺庙,换取亡夫魂魄安宁,高澄觉得有些事不能再拖延下去。

  北魏太武帝灭佛之后,原本一蹶不振的佛教,在北魏中后期得到迅猛发展。

  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到如今太昌二年(533年),短短四十年的时间,洛阳兴建寺庙一千三百余所,僧尼不可计数。

  据高澄所知,历史上高欢迁都邺城后,邺城极盛时有寺庙四千余座,而等到北齐立国,全国僧尼总计两百余万,占到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并不是时任营构大将军,负责增筑邺城的高隆之,一人的过错。

  但一想到未来会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不事生产,不纳赋税,这让一贯精打细算,小家子气的高澄血压飙升,简直快要脑溢血。

  高澄也不在乎夜色已深,迫不及待地把高季式唤了过来,由他领着侍卫护送自己前往高隆之府上。

  “世子深夜造访莫非有大事发生?”

  高隆之亲自出府迎接,疑惑道。

  “高侍中将有祸事,澄特来知会。”

  高澄不急着进门,回答道。

  高隆之脸色一变,他沉思许久,始终想不到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于是开口询问道:

  “还请世子细说。”

  “如今天下未定,多有兵事,欲兴征伐,钱粮为重,高侍中受任营构监,却将财物挪用,大肆兴建庙宇,此事一旦被父王知晓,他又该如何作为?

  “纵使高侍中劳苦功高,父王也必须严惩侍中,否则人人效仿,哪还有钱粮供养大军。”

  晚上九点还有一章,晚上见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