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5章 承乾的恐惧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弃了,一点挽救的可能性都没了,最后李世民才无奈废掉他的。

  承乾的处境可以说跟建成完全不同的。

  建成那是开国之初,李世民和元吉都是手握兵权,且在军中资历威望极高,更有一批自己的忠心耿耿利益相关的人马。

  会有无数人推动着他们往那条路上走。

  可现在不同。

  基本上正常人都会尊太子承乾,不会想着说去投机赌李泰李恪他们。顶多只会有小部份两人王府的人马,或是他们的姻亲出于某些目的来投机,可绝不会多。

  承乾想握兵权,这是感受到了威机,想掌兵权一来自卫,二来希望能有军功,可这些都是太过于天真的想法。

  承乾真要往军队伸手,这绝对是会犯李世民大忌的事情,现在他年少还好些,一旦承乾成年,他还敢往这方面想,那绝对是要惹皇帝猜忌的。

  哪怕是父子,这也是万不能碰的。

  “殿下,李恪就算改封吴王,出任广州大都督,又如何?并无实权,也不之藩,只是遥领而已啊。”

  “可是,可是我听说,陛下有意要调杨恭仁出任广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刺史。”承乾有些急。

  杨恭仁是谁,前宰相,武朝时历任侍中、中书令的,还做过雍州别驾,吏部尚书等职,还当过凉州总管,封观国公,如今外出任洛州刺史。

  而他的幼弟杨师道,尚桂阳公主,新拜侍中,入中枢为相,封安德郡公。

  这两兄弟都是隋朝宗室观王杨雄之子,杨雄的曾祖和杨广的曾祖是亲兄弟,一母同胞,所以杨雄一系在隋朝时很得宠,是宗室里最有权势的。

  如今虽然隋朝灭亡,可他们这一支称为弘农杨氏观王房,却是极为显赫的,不说别的,他们家从武德初到贞观二年,十一年时间里,已经出了两个宰相,三个驸马,五个王妃了。

  杨恭仁杨师道兄弟俩,论辈份都是杨妃的堂哥,李恪喊他们堂舅的,这关系当然很近。

  李恪拜广州大都督,只是遥领,毕竟才九岁,不可能出藩,可若是杨恭仁去当长史,那么广州这个盘子还真有可能就是李恪的了。

  毕竟杨恭仁不仅在武德朝两任宰相,而且也是极有能力,弘农杨氏的人脉也广。

  不说其它的,岭南的那些土王,如冯盎、冼宝彻、宁长真等虽说隋末时也各自割据称雄,可人家早年也都是隋朝之臣,如冯盎、陈世略等都率子弟在杨广身边担任大将多年的。

  杨恭仁到了广州,这些岭南土王还能不联络下旧感情?

  承乾的担忧不无道理。

  李愔又接李恪的班任益州大都督,封蜀王,万一杨家或是再把益州这块盘子给巩固下,那李恪兄弟的实力还真不小,现在他们都还小,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

  不得不防。

  “这事情其实倒也不是没有解决之策。”

  秦琅也觉得不能让杨恭仁去广州,想了想,觉得可以由长孙无忌出面,请高士廉调任广州大都督府长史。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父,自然是会力保承乾的利益的,这样李恪遥领广州大都督就没啥意义了。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