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36章 长弓锁阵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稍弓这种短小些的软弓了。

  十二卫对于府兵中步弓手的点选标准,是带甲射八斗弓,弩二石八斗为次,而带甲射一石弓,三石弩为中等,带甲射一石二斗弓,弩三石五斗为上等。

  不仅要能拉开规定的弓弩,而且还得带铠甲射,同时有射程和精度要求,如最低也要求带甲六十步射长垛箭,十箭得中六箭以上。

  虽然唐代计算弓力,用的是不带弦计力的方式,与明清时开始的上弦后计力的方式不同,但对于弓手的力气都是同样严格。

  按秦琅自己推算估测,唐代一石二的弓,大约跟后世的一百六十磅力是差不多的。

  到清朝时是力为单位,不再用石,武举考试要求射弓拉力为骑射三力,步射五力,其一弓力约为十二磅。骑射三力就是约三十六磅,步射五力就是六十磅。

  而一些精锐的侍卫、将校等则拉五到七八力不等。

  唐代步弓手的长弓,恰就是对力要求极高的。

  故此唐代弓手总在强调一句话,挽弓当挽强,用长弓,重力气。

  高大的长弓手们配上人高的长弓,再用上特制的破甲箭,能在六十步以内,直接一箭洞穿敌人的铠甲。

  而当成百上千的步兵长弓手齐射起来,再配上那些更强劲的弩,谁也挡不住。

  后世大家所熟知的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把法国那些板甲骑兵们吊打的英格兰长弓手们,他们的长弓其实平均拉力都在一百六十磅左右。

  这水平,其实跟唐朝府兵步兵长弓手差不多,甚至长弓的样式等都没太大区别。

  全是凭个人蛮勇的变态。

  这么强的步兵,当然不可能临阵只放三支箭就算了。

  临阵三发,那说的是其它兵种的步兵,如长矛手啊刀牌手等,他们配备的稍弓,在敌人冲阵前来个三连射,这时敌人冲近了,他们也就扔下弓各自操起本兵种的武器战斗了。

  而弓手与弩手在战斗时是合编的,呆在长矛手刀牌手等后面,一场战斗能射空两壶箭。

  甚至若是前面的兄弟们挡不住,他们还能操起步槊、长矛或是大刀上前近战,因为这些弓手们都太强,所以大唐给他们配备的副武器,一般都是步槊,或是大刀。

  甚至有些直接配上陌刀或重斧,充分发挥他们的超强武力。

  不但如此,甚至步弓手们基本上还都配甲,往往还配的是重甲,配轻甲的可不是弓手,而是弩手,他们比弓手差的远。

  当然,刀牌手们一般往往也配轻甲。

  大唐步兵长弓手们究竟有多恐怖?如果形像点说,射一石长弓,差不多就跟健身里做单臂俯身哑铃划船训练动作,用的还得是四十千克以上。

  同样主要是用背阔肌发力。

  可在健身房里,身体较强的人一般也只是用十五公斤一只的训练,女士甚至一般都只用三公斤的。

  四十公斤以上,试过的都知道恐怖。

  这就是大唐步兵长弓手们,一群这个时代里膂力最强的一批人。

  魏晋以来,胡风炽烈,尚武成风,大唐的两位皇帝都是数一数二的神射手,李渊曾经讨贼时连发七十余箭,神力了得。

  而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大箭更是了得,他得四羽大箭,能够直接洞穿门板,南征北讨时,不止一次的用箭射杀敌方将校。

  还曾经让人带着他的四羽箭到突厥去,凭三支箭就能威吓住蠢蠢欲动的突厥人。

  左翼阵前。

  约三百蛮骑冲来,越靠越近。

  校尉张仁政持不慌不忙的从自己腰间豹皮弓韬里取出柘木长弓,又自胡禄里抽出射甲箭。

  “锁阵!”

  “长弓上弦!”

  ······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