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三十五 汉唐之文明_十国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复有贞观之盛,而契丹不过一隅小国,大唐要化其为内族,未必不可能!”

  他总结道:“唐人不必回迁,百工不必南归,今日彼辈倾尽所能浇灌之地,明日自会尽为我大唐所有,于此观之,彼辈仍是为国效力!”

  杜千书也神色激昂,补充道:“昔日中华能同化五胡,今日也能同化契丹,其因在何?皆因我大唐文明之优也!千百年后,天下不知有契丹,而只有唐人矣!”

  顿了顿,杜千书接着道:“唐人不仅不必回迁,待得帝国强盛,还可令中原百姓出关,使其居之于草原。除此之外,也可令契丹之民内迁,使其居之于中原。如此双管齐下,以我大唐文明之优良,百年之后,长城不复为边关,而只不过是帝国一景!”

  莫离很认同杜千书的话,也道:“草原南侵,其因无外乎两者。其一,草原物资匮乏,民生困顿,生计艰难,而关内富庶,故其民愿冒战争之险,而叩关劫掠,此为民情;其二,草原诸部酋长,有雄心野望,故此但逢中原内乱,便欲趁火打劫,或为劫掠财富,或意成就大业。”

  “倘使帝国大兴商贾,使关内关外互通有无,则可稍解草原百姓生计之难,又且唐人北迁,以我唐文明之种种先进之处,建设草原,使其稍富,再以唐文明改造其思想,使其忠君爱国、安居乐业,则草原之民不复有南侵之念。”莫离稍微停顿了一下,“倘使民众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谁又愿以命相搏,在刀口上添血求存?如此一来,便纵使草原有英雄人物,也难挑起战事,若其想要建功立业,大可投身朝廷,为国效力!”

  众人的思绪都被调动起来,杜千书最后道:“要使化外之民,成为化内之民,须有两个可供依仗之处。其一,文明之先进;其二,帝国之强盛。有帝国之强,则足以征服化外之民,有文明之先进,则足以同化化外之民。如此文武兼用,刚柔并济,草原再大,也是唐土,四夷虽众,尽皆唐臣!”

  李从璟看着众人激动的模样,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杜千书最后的话没错,中华历史到了后来,也的确达到了他所说的效果。辽东、漠北漠南、西域、吐蕃,都成了汉文化的辖地,彼处之百姓,虽有族别不同,却也都汉化得差不多,与中原无异。

  正因如此,所以清朝之后中华虽经诸侯混战,而最终国能一统,不复关内塞外之别。

  那时候,长城,真正成了帝国一景。

  ——其实“长城”这个东西,不是只有北方那一条,中原内部也是有的,只不过规模没那般大,保存也没那么好罢了,它还有个别名,叫“方城”。这些“长城”,多建于先秦时代,那时候,对一方诸侯国而言,“长城”之外,岂非都是异族?

  昨日你是异族,今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