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7章 艺术照火爆_重返1980:暴富从头再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洛城的人们很快都知道,在石窟景区对面有一家照相馆,能拍出仙气飘飘的艺术照。

  在这个普遍只能拍生活照、旅游照的年代,如果有人能把客户拍得像电视剧里的女主角一样美,那绝对是了不得的大事。

  绝对是件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举。

  很多人听说海鸥照相馆的艺术照后,都跑过来观看。

  人们围在照相馆的橱窗前,连连赞叹、羡慕不已。当得知只需要二十块钱,自己就能拍得像橱窗里的人物一样美时,很多人都心动了。

  下午,朱晓华接拍了二十个人。

  次日朱晓华接拍了三十六个人。

  人们压抑已久的渴望,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似乎顷刻间找到了发泄的出口。

  艺术照的出现,仿佛天雷引动了洛城的地火。

  特别是洛城众多的艺术从业者,文工团、舞蹈学校、曲艺工作者、歌唱家、画家、诗人、理发美容人员。大家不再只局限于对艺术的想象,而可以具体地拍一张照片。通过艺术照片,来欣赏艺术之美。

  那两名白素贞、小青的演员还把海鸥照相馆的艺术照带到了郑城。

  在郑城小范围内引起轰动。

  很多人纷纷趁着来洛城出差、探亲、旅游的机会,到海鸥照相馆前一睹究竟。

  朱晓华海鸥照相馆的业务节节攀升。发展到后来,他几乎都没法出门,拍客的人络绎不绝,他只需要坐在相机后,指导客户在背景板上站好,不停地按下快门即可。

  最夸张的一天,他接待了八十多名客户。

  好在相机耐用,他的照相馆里储存有用不完的胶卷。

  五天下来,十几盒胶卷都用完了。他的抽屈里摆满了一张张同人不脸的照片。

  这些人穿着同一件衣服,拿着同一把油伞,站在相同的瀑布背景下,做着近乎相同的姿势。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面孔各不相同。

  有年轻的,有年长的。有身材窈窕的,有体态臃肿的。有皮肤吹弹可破的,有满脸皱纹如树皮的。

  朱晓华算了算账,五天下来,拍了三百多张艺术照,收了六千多块钱。

  这样的赚钱速度,连他自己也惊呆了。

  这样的赚钱速度放在三十年后,也是丝毫不差。要知道,这时候的六千块钱,放在三十年后,差不多值六十万块钱。

  朱晓华把这些收来的钱装在挎包里,晚上带回拖拉机厂的家属大院里。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朱晓华直感叹,这个年代万物复苏,物资匮乏,但是钱是真的好赚。

  只是如此以来,他便挪不开身干别的了。整个人都被困在照相馆里从早忙到晚。

  朱晓华觉得是时候雇佣两个人来给自己照相了。

  这日,他把摩托车停到楼下,拎着挎包进屋,弟弟和几个小伙伴在房间里玩耍。

  弟弟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与小伙伴们分享。

  其中一个小伙伴掏出书本,边写作业边说:“晓明,你什么时候去上学啊,今天老师还问到你了呢。”

  朱晓明玩着两颗弹珠,说:“我不上学,我跟哥哥经营照相馆,现在很有钱,还上学干什么?”

  第二个小伙伴也说:“可是这样就没人陪你玩了,照相馆里又没有小伙伴。”

  朱晓明沉默半晌,说:“我不上学,我讨厌写作业。”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