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章 扩展版图_重返1980:暴富从头再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均有详细记录。

  当日,在天黑前,六百根冰棍顺利卖完。

  六百根冰棍,这些勤工俭学的学生们共赚了十八块钱。

  最多的个人卖出去七十多根,赚了两块多。基本上一两个月的生活费都有了。

  看到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领到钱后开心的模样,朱晓华、贾亮、老乔三人也由衷觉得高兴。

  朱晓华到此时,才感觉到自己找合作伙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是在帮助他人改善生活。

  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向前。

  晚上,朱晓华、贾亮、老乔三人一算账,当天的一千八百根冰棍,共赚取了五十二块六,净利润二十七块四毛。

  老乔数着一张张大团结钞票,兴奋得满脸通红,说:“我从没想过卖冰棍还能赚这么多钱。”

  贾亮也难掩喜色:“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我们很快就能买得起冰柜,成立自己的冰棍厂了。”

  朱晓华倒没有这么乐观,成立冰棍厂,所需要的钱,可不是一点半点。

  一台冰柜至少需要上千块,租场地,买模具,买原材料,样样都需要不少的钱,他们还差得远呢。

  此后两天,又有五所学校加入了朱晓华的零售网络。

  这些学校听说工业大学勤工俭学的学生们有人卖冰棍,短短半天赚到了一两个月的生活费,均是羡慕不已。

  基本不用太多宣传,就有很多学生加入了卖冰棍的队伍。

  每天早晨,冰棍一送到工业大学,便被分发一空。

  这些勤工俭学的队伍四散到洪山区的各个地点,基本上实现全覆盖,销量也在快速攀升,从最初的六百根直接跳涨到了五千根。

  零售网络在扩大,新的问题也来了。

  每天四五千根冰棍,运送到金水街后,他们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再运送到学府路口,交到各个学校勤工俭学负责人的手中。

  当只有六百根冰棍的时候,他们三人还能很容易支撑住,可是当这个数字变成五千根的时候,问题就完全不同了。

  朱晓华、贾亮、老乔三人每天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送货的路途中,疲于奔命,根本无暇再顾及其他。

  冰棍是冷饮食品,在路上耽误的时间长了,难免会受热融化,卖相也变得不好。

  朱晓华盘算着,该重新租个场地,作为临时存放货物的仓库了。

  这日,三人分配完五千根冰棍,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横七竖八地躺倒在树荫下,一动也不想动。

  老乔说:“照这样下去冰棍事业还没搞大,我们先躺下了。”

  朱晓华说:“我们已经在中国小饭店住了五天了,正好需要租个房子。不如顺便再租个临街的商铺,这样方便就近发货。”

  商铺的地点,朱晓华已经想好了,就选在学府路口附近。

  这里交通便利,离工业大学、潞城高中都很近,是整个洪山片区最中心的地带。

  贾亮说:“老乔你是潞城本地人吧,这个任务交给你了。”

  老乔从地上一坐而起,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包你满意。”

  老乔拿着钱,蹬上自行车,一溜烟跑了。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