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零九章 想捡漏就别犹豫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攻同变成了联同攻夏,张浚终于明白自己之前还是太年轻太冲动,也小看了秦凤路面临不利局面。

  其人没有再逼李彦仙出兵攻击同军,可也没有接受其人短视至极的攻夏建议。

  张相公当日便离开了秦州,赶往熙州,寻资历最浅而对朝廷相对忠诚的知熙州事刘锜问策。

  数日后,张浚向潭州朝廷如实奏报了陕西诸路当前形势,主动承认自己之前统合川陕力量独抗同军的计划过于乐观。

  认为西军历经多次大战,已经残缺不堪,仅靠陕地兵马,不足以实现联夏攻同的战略。

  夏国必然会被大同帝国灭亡,秦凤路迟早要面对挟灭夏之威而来的同军。

  其人甘冒奇险坐镇川陕对抗同军,自然不会被眼前这点困难吓倒。

  张浚在奏报中重新拟订了川陕攻略,提出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利用大同伐夏而暂缓攻打新宋的时机,抓紧时间整训陕西兵马,积极巩固新防线。

  基于钱粮出川困难沿途消耗过大的问题,张浚还建议抽调部分西军骨干入川编练蜀地兵马,以形成兵力梯次配置。

  防止出现秦凤路形势恶化则川陕全线皆崩的局面,并为日后反攻大同积蓄力量。

  第二步,利用同军灭夏造成的混乱,以钱粮招降西寿保泰军司、卓啰和南军司、西凉府等地的夏军,以防同军全取夏地而对秦凤路宋军形成战略包围碾压态势。

  再利用这些据点和夏人,挑动夏国灭亡之后必然会出现的民族矛盾,以大量牵制同军镇守兵力,尽力让混乱的残夏势力变成拖垮大同帝国的泥沼。

  秦凤路则在正面抗住同军的攻击,逐渐达成同宋两军在陕、夏两地的攻守平衡。

  第三步,待蜀地兵马编练完成,再调蜀兵入陕,展开战略反攻。

  这份新计划立足川、陕、夏等地形势,表面看似乎比之前统合川陕力量独抗同军的计划更加具有操作性。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张相公实际并不看好陕地形势,正面没有希望,才会提出编练蜀兵、经营夏地这类退路和边角棋。

  事实上,张浚的确不看好秦凤路形势。

  其人已经意识到仅靠陕地兵马,莫说反击同军,能否挡住后者都是个大问题。

  这个新计划的核心就是变经营陕西为经营蜀地,此间的进退考量耐人寻味。

  其实,不仅陕西无力进取,江南、福建等路也一直被同军稳稳压住。

  所以,就算明知道大同伐夏是宋军展开反攻的大好时机,可由于本方实力太弱,新宋政权也只能集中精力整顿内部而白白浪费战机。

  陕地沟通潭州的路线太长,消息来回动需要近月时间,非常耽误事。

  张浚作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已经被小赵官家授予统管川陕大权,自不可能等到朝廷有了明确诏令再调整川陕战略。

  确定新计划后,其人便再次启程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