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9 来活了_飞鱼过肩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面红耳赤忘乎所以,还谈论到了“明王”一词!

  魔教教主是“明王”,那朕这大明之主,算什么?

  无怪朱棣会龙颜大怒,将陈谔一干人等都罚去修象房了。

  一段时间后,陈谔的其他同僚都先完成罚役,降职离去。而陈谔是个正正经经的清官,两袖清风,穷啊!没钱雇别人干活,只得亲自操作。适逢朱棣某日至此观象,问是谁在修屋。陈谔匍匐前往,说明缘由。朱棣怜悯他,命其复官,这家伙死性不改,上奏议事,言辞愈加激烈。

  长此以往,朱棣又被他搞得烦躁,下令陈谔赋闲几日,待朕择日北征,太子监国,你再回来吧!

  陈谔本想回广东番禺老家,听得只是几日,怕路途遥远来不及回,就转道往江南去了。

  陈谔刚走,曾被他弹劾过的都御史陈瑛就与纪纲通气,让他派锦衣卫跟着查查,这陈谔的“明王”妖言,是从哪里听来的……

  ……

  几日后,杨放来了活儿,领命随指挥使袁江、千户王谦、百户庄敬、总旗吴垚,带数名校尉,前往浙江缉事。

  出了城,杨放却看到,许久不见的前上官李春,赫然在列!

  他不是应该在镇抚司诏狱吗?

  想不到纪纲,居然放过了他!

  看他一身千户飞鱼服,腰佩银牌,笑容满面地跟袁江王谦他们打着招呼,看来不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还官复原职了!

  似乎是感受到了杨放这边的目光,李春也向杨放瞧了过去,杨放赶紧低了头,心中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

  前军左都督李增枝终于也如陈谔一样,被赋闲,只不过,陈谔是赋闲几日,李增枝是勒令致仕,等同软禁,还被没收了京城的田庄家产。

  李增枝一落马,聚宝门守卫千户李湘南也被调防西北苦寒之地。

  贪污受贿,还不是李湘南受罚的主要原因,毕竟他吞了商人一车金银,朱棣也原谅了他,只是命他将金银如数返还。

  真正让李湘南治罪的缘由,还是因为他的狂妄鸱张。

  京城里的人但凡从他把守的聚宝门过,都得喊他一声李将军或李老爷,若是喊李千户,他还不高兴。若是被听见有人背后偷偷喊他李管门,高低得抓过去挨一顿板子。

  久而久之,京城百姓将对李千户的恼恨转移到了皇上身上来。认为是皇上宠幸这家伙,他才敢如此放肆,横行霸道,恰如人们认为熊孩子不懂事,都是家长教育不得法,此乃人之常情,而非认知不清。

  朱棣获此消息,气恼地不行,自己御驾亲征,辛辛苦苦地在北边浴血打战,为大明天下百姓宵衣旰食殚精竭虑,想不到还背负了骂名!

  得了,李湘南,你也去西北苦寒感受感受吧!

  当然,大明天下之大,让他背负骂名的,不止李湘南一人。

  所以,张贲他们的活儿也就来了……

  ……

  这天,张贲又入宫议事了。

  “朕闻藩府诸王,多行不法,无人臣礼,举止轻悖,形同无赖。你们,替朕去看一看。”

  即位以来,朱棣继续奉行削藩政策,看看哪位藩王似乎冒出了不好的苗头,就剥夺哪位的兵权!

  不过朱棣自己“靖难”开启了先例,“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久存于诸王之心,觊觎皇位的野心根本无法从诸王身上抹去!

  近年来自己忙于北征,太子仁厚,监国期间对藩王过于松懈,是该让锦衣卫去看一看了。

  不然藩王封地的百姓都将怨恨倾泻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岂不失了天下民心?

  或许,这正是藩王们想要的!

  ……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