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7-啊,对,我认了,然后呢?_原神:开局沙海,直抵神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几年对于某一代的人类来说,确实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了。

  可放在整个须弥的历史之中,这段时间就太短了。

  大慈树王的余威犹在,恩惠尚未断绝,祂的继任者就已经变成了阶下囚。

  不是树王统治的须弥,雨林人借助更强大的力量,下意识地差点复现了印第安人的遭遇。

  几乎没有多少犹豫的,他们发现了驯化这些沙漠民来工作可以大幅度的抬高须弥人的生活幸福程度。

  有了这些不需要思考的驼鹿去承担底层的基础工作,每一个雨林民从诞生开始,几乎就等同于有一个沙漠民在用自己的人生为他们买单,所以他们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去追逐梦想而非屈从于现实。

  人类社会本质上和蚁群相差无几,同样是底层供养高层。

  漫长的古代史就是这样,高层越来越多,底层供养不起,于是一部分人站起来杀死上一批的高层,进而完成上位,由新一批的底层供养新一批的少数高层,重复循环。

  单人生产力得不到提高,就只能够依靠人数去完成总生产力的提升,但古代王国的农耕文明天然就限制了人数的上限——耕种土地的有限导致了人数在达到一个数字之后,人数更多反而会降低总生产值。

  而这种模型甚至已经忽略了土地兼并,把这个因素加进去,模型崩溃的就会更快。

  科技的进步则是另外一种模式,它提高了单人的生产力值,总生产力值的提高就会缓和这种问题。

  这是古代盛世的核心,有的吃的情况下,民众怎么都不会去造反。

  而须弥作为一种有人脑接驳技术,直接灌输知识的神奇国度,他们解决生产力的方式用的居然不是依靠科技进步,而是依靠人数来完成生产力总值的提升——当然,是沙漠民的人数。

  有了他们负重,每一个雨林民天然就有一份额外资金每年入账,自然就可以去追逐梦想,研究学问。

  这就是未来纳西妲成功之后,雨林学者的生存环境开始恶劣的原因。

  牛马不干活了,或者说牛马得到了和人一样的待遇,那就等同于人得去干牛马的工作了。

  罗摩提前干翻了这种制度,也是唯一一个干翻了沙漠被统治状态的人,他在民众的眼中无限接近于神。

  只是当时为了换取纳西妲的好感,罗摩几乎是毫无犹豫地出卖了沙漠民的胜利果实。

  这段话可以有很多别的解释,比如神明的好感要比所有的得到更加珍贵,也确实是因为纳西妲,罗摩才有了夺取赤王遗产的机会,几乎可以直白地说,因为罗摩的背叛,所以沙漠民获得了历史上的第二位魔神的庇护。

  只是短暂的失去对雨林民的统治,维持一个和平的状态,换取一个自己人的魔神,这笔交易当然是很赚的。

  但后来的道理再多,总也改变不了当时的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