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四章 宴前_被体育生高黄文宿舍文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想要入仕,除了察举制以外,还有直接征召属吏的征辟制。征辟制其名之征’为皇帝发出的邀请;‘辟’为官员发出的邀请。

  通过征辟制入仕固然容易,相比于察举制,官员大多看不起被征辟入朝的人,但好歹也算是成功入仕了。

  入誓名额如此之少,所以大多通过察举制和征辟制入誓官员,都会对‘恩官’感恩戴德,甚至逐渐作为门生故吏依附在其门下,形成党羽。而地方选举权更是被世家大族掌握,随着中央朝廷的衰弱,地方豪族的如此行径也就愈演愈烈。

  这些世家大族选举官员往往更看重出身,很多被选举的人实则并无真才实学,而这些被选举的人做了官以后,自然也会用未来自己手中的名额投桃报李,以报当初自己得以被推举入誓恩情,如此循环之后,门阀士族能够累世公卿、在汉朝如此根深蒂固,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以能力论高低、不以才学识智愚,名为察举制,实则内里不过是世袭制罢了。

  汉末时期既‘严苛’又‘简单’的选官制即为如此,而袁绍对刘备的感谢也正源于此。

  当初刘备曾担任过徐州牧,虽然任职不久,但手中也终于有了一个举茂才的名额,而一直跟随刘备的关羽、张飞等人都没有正经出身,此时政治地位低下的刘备势力得到了这个名额,无异于久旱逢甘露。

  但刘备却没有将这个茂才的名额留给自己身边的人,无论是关羽、张飞,还是简雍、孙乾,亦或者是糜竺,都没能得到这个茂才的名额,刘备在深思熟虑之后,举荐袁绍长子袁谭为茂才!

  袁谭此时虽然已经是青州刺史,却没有一个正经出身,即便是自己老爹袁绍也是州牧,但茂才的名额毕竟也十分有限,急需稳固局势的袁绍并不能先推举自己的儿子为茂才,而刘备的这次推举,无疑让袁绍父子感激不尽。

  在刘备被曹操击败之后,袁绍就成了刘备最合适的避难之所,而在刘备逃往青州之后,不仅袁谭亲自迎接,袁绍甚至不顾前线战事出二百里相迎,无疑将对刘备的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刘备就这样用一个茂才的名额换得了与四世三公的袁氏交好的机会,并在最后得到了一条退路。

  孙权在听闻事情的缘由之后,对刘备这一操作暗自称赞的同时,又不免对如此选官制叹息不已,推选人才做官的权力就这样成为了军阀与世家之间赠送报恩的筹码,最后选出的人才又能有多少含金量呢?

  庶族到士族,只是简单的身份跃升,却是绝大多数人究其一生都无法跨越的堑。

  若刘备投奔别处倒还好,可偏偏投奔了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的刘表麾下,所以一时间并不好遣使去拜访刘备。

  孙权知道刘表后来因荆州有不少豪杰归附刘备、加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