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9章 顿兵雄关_大家请我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节流。双管齐下,重铸天下根基,方收不世之功!

  张顺想得明白,又反复叮嘱了张慎言、吕维祺等人一番,将事情按照轻重缓急,一发交代下去,只待将河南府民生状况调查明白,再制定相应政策。

  眼瞅着事件交代的差不多了,宋献策这才上前问询道:“由于司兵曹文诏出征在外,舜王又不在洛阳,有件要务积压了许久,我不得不越俎代庖汇报一下!”

  “哦?何事?”张顺还满脑子思虑着土地、改革和破产诸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曹文诏和陈长梃、李牟三位将军从当初义军击败五省总督洪承畴以后,追击至潼关关下。双方鏖战许久,奈何潼关坚固难下,义军无法入关!”

  “后请张都督率领工匠前去铸造大炮,以求破关。奈何技艺不精,屡铸屡败,重炮不能成,雄关不能破,还请舜王早作决断!”

  “什么?”张顺闻言大吃一惊,他原本也惦记着此事,准备回头派使者问询进展如何。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那陕西总兵左光先有如此能耐,猛将曹文诏和义兄陈长梃二人合力,依旧拿他们没有半点办法。

  “到底什么情况?”张顺追问道。

  宋献策和张慎言还未来得及应答,吕维祺却因为家住新安,地近潼关,对此地有所了解,连忙应道:“我等不甚知兵,不知其中关窍。”

  “以常理度之,当是潼关险要,固若金汤。那陕西总兵左光先本又是名将,凭城而守,曹文诏和陈长梃二将急切难下罢了!”

  “吕先生所言甚是,谁是几位不知兵耶?”张顺见大家脸色有点沉重,不由笑着调侃了一句,活跃了一下气氛。

  三人咧嘴一笑,正准备继续商讨下去。

  宋献策却伸手入怀,掏了半天,掏出来一沓皱皱巴巴的书信来,也不知他揣了多久。

  宋献策笑嘻嘻的递与张顺道:“曹陈两位将军所有的书信汇报皆在此,请主公细细读之!”

  张慎言和吕维祺在旁边眼珠子差点都要瞪了出来。

  这鸟人!

  也难怪张慎言、吕维祺想骂人,原来宋献策目前担任司礼之职,本来和兵事无涉。

  而应当负责兵事的司兵曹文诏却是上了前线,所以暂时无人处理军务。

  这宋献策便趁着义军制度草创的机会,仗着自己从龙最早的优势,直接把曹文诏、陈长梃的书信文件收拢在手中,但等张顺回来汇报。

  这种犯忌讳的行为,若是张慎言、吕维祺做来,想必定然惹张顺不快。

  独宋献策地位超然,才得以出奇致胜。使得张顺不但不反感,反倒觉得宋献策果然是老成持重之人。

  这种赤裸裸的炫耀自己和主公之间君臣相得,顺便隐晦的表示信不过其他两位的行为,当然十分遭人嫉恨。

  可惜事实就是事实,张慎言和吕维祺还真没有办法。

  张顺拿起书信一看,朱漆犹在,总共有五六份。

  他拆开一看,陈长梃熟悉的字迹便映入的眼前。

  陈长梃的叙述能力挺不错,细细记录了自己一路向西破渑池、陕州、灵宝、阌乡等地的情形,以及几次施展夜袭、诱敌出城的战术,皆无功而返。

  其次乃是曹文诏的书信,张顺打开一看,只是一副完整的潼关布防图。

  张顺看了两眼,暂且放在一边不提,然后打开了最后一封书信。

  原来是张都督写给张顺道书信,里面图文并茂,详细描述了义军为了攻城的土木工事,以及铸造万斤红夷大炮的过程。

  不出张顺意料,那张都督想尽办法,依旧无法铸造出合格的万斤红夷大炮。

  西线居然就这样陷入僵局三个月,没有丝毫进展。

  怎么办命令他们继续攻城,还是及时抽身而退?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