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白双煞_穿越知否混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老太太急着回汴京,但还是耽搁了几日,毕竟大老太太出殡的路上遇到劫匪,惊扰了大老太太太太亡灵,算命的又说最近几日不宜下葬,待盛维请了和尚给大老太太念了几天经文之后,才又重新召集族人和仆役,将老太太的灵柩安葬到祖坟,这一次倒是顺顺利利,没出什么岔子。

  巧的是,朝堂封赏的折子终于下来了,但却不是以圣旨下发,而是兵部文书下发,全旭被调回汴京是意料之中,但却没有明确职责,只说在殿前司听用,回去之后另有任命。

  不过,全旭在汴京还有其他人脉,兵部文书到达应天府的当天,消息就传了过来,老太太不愧是老而弥坚,这政治敏感度果然很敏锐,京中果然出事了,连汴京百姓都知道,官家近日身体不适,邕王已经逐渐行使监国的职权,明张目胆的拉拢武官,安插亲信,倒也不至于就把全旭的功劳给漂没了,只是可能没那么快。

  既然如此,全旭倒也不必着急回京,况且盛淑兰的身子,也不适合陆路奔波,没法与老太太同路,虽然盛淑兰想要留在老家给祖母守灵,但毕竟自己怀有身孕,祠堂重地也不便进入,即便是尽孝,也只能是给老太太抄写经文祈福,在哪里都一样,留在宥阳,反而诸多不便。

  说来也巧,出行的日子,恰好就是十月十六,刚刚过了下元节,京东西路送发解的学子入京赶考,之所以要去这么早,并非是时间来不及,这个年代,科举考试之前,还有投卷一说,提前把举子送到汴京,也是方便他们往达官贵人门下投卷,以打响自己的名声。

  每逢科考,大宋十五路举子纷纷进京,更有各路大儒开堂讲课,若是留在家中闭门造车,反而是下下之选,况且读书人尚有游学一说,早早去了汴京,远离家乡,既增长了见识,又不耽误科考,倒是京东西路转运使上任来的一个善举。

  好容易出了应天府地界,又碰到了个熟人,祝祯祝元直,独自一人往汴京的方向行走。

  “元直,远远的我就看像你,果不其然,还真是巧,你怎么步行前往,这得走到什么时候,等你到了汴京,怕不是要过年了,怎么不坐转运使派的官船前往。”

  真不愧于徐慎给他取的那个书呆子的外号,人家徐慎早就给他说了,让祝元直和他一起处发前往汴京,还能互相有个照应,这祝元直怕麻烦好友,毕竟人家夫妻同行,执意要随同官府解送举子的船一起出行。

  结果可倒好,祝元直又误了时辰,下元节祭祀之日,发解的举子按惯例是祭祀完至圣先师之后一起出发,这祝元直只记住了祭祀之后,在家祭祀完父母才出发的,等到的时候,船刚刚开走,他一个书生,不会骑马,光靠两条腿哪里能赶得上客船,反而被迟一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