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0章 中垒军和德胜军_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0章中垒军和德胜军

  “我跟王黼,还有枢密院和户部扯了半天皮,终于定下来。选调两万青壮和工匠,连同家属七万余,编为中垒军,专事工程。修河、筑城、铺路、架桥,驻扎在陈留到南京一带。主要任务就是确保汴河畅通。

  户部抠抠索索划拨出十五万亩官田,作为中垒军的口粮田。

  分出二十万百姓,以淮北乱民为主,编为长水军,移驻泰、通州。曾应龙为权发遣泰州知州,楚麟轩为通州通判,权勾管州事。长水军去那里,主职就是种棉花和造船。”

  刘宝祥原姓曾,曾应龙是他的族孙,荫补入仕,以迪功郎初任环州通远县主簿,机敏干练、勇于任事,十余年迁升朝奉大夫。

  “种棉花?”有人好奇地问道。

  造船知道,种棉花是什么?

  “对。去年我就叫捷顺社和裕丰行,从河西、陕西、京畿以及福建、两广、琼崖岛等地,收集白叠子和吉贝的良种,嗯,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棉花。泰、通两地,地广人稀,适合种棉花。

  “千头万绪,事情要一一理顺。所有的事情,都以赤心会为核心,红缨党积极引导.讲习所的效果非常不错,这几个月来,培养了不少人才。从工匠到算学、会计、商业.让我们的事业能够稳步推进。

  “其余的二十余万百姓,都是疏浚汴河的原长水军部众,用功之臣。官家赐下新军号,德胜军。我争取了一番,安置京西北路颍昌、汝州一带。

  现在好像没做什么,才几个月就嗖嗖地往上升。

  因为田地分给厢军,“公田”就变成真正的公田,他们就一点好处占不到。

  原因很简单,括田所上下其手,层层盘剥,分派下来的田租太重,佃户百姓纷纷逃走。到后来只好叫禁军去义务耕种。可是各地禁军空额严重,根本提供不了那么多的人力。良田荒废在那里,找不到足够的人手耕种。

  “无妨。二郎,这是林真人送来的神符。”

  王彦和陈广又惊又喜,“那好,那就好!”

  看着大家不解的样子,刘国璋简单地解释了一句:“棉花是个好东西。长水军种出好棉花来,纺纱、织布,我大宋百姓就有又好又便宜的棉布穿,还有棉衣保暖,不再畏惧西北、燕云和辽东的苦寒了。”

  从汝州开始,横行京西北路、京畿、京东东西路、河北路。

  “神符?”刘国璋接过来四张鬼画符一样的黄纸,“那位美娇娘送到林真人府上了?”

  “阎王爷也找不到他。”陈广补充了一句。

  刘国璋所指的,是杨戬所管的西城括田所,名义上是替官家掌管公田的机构,实际上通过“立法索民田契”等卑鄙手段,巧取豪夺,把百姓手里的良田变为公田—名为公田,实为内侍把控的皇庄。

  “送到了。张知院跟李判官说了一声,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