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一章:封,虎威大将军!【万字更新,求月票,求打赏】_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积的土地变成适合耕种水稻的水田。

  期间,还提到了如何利用混泥土建造的水库、水渠来实现旱地变水田。

  听着齐衡一点点的讲述,朱元璋越听越入神,期间还专门拿起地上的一些画出的地图来进行比对。

  最后惊讶的说道:“恩公,你不是开玩笑吧,这个工程,可太大了。”

  朱元璋实在不敢想象,如此大的工程,要如何去通过人力完成。

  尤其是齐衡口中的水库,这可是动辄就要移山填海的。

  但齐衡又怎么会不知道这是个大工程。

  可高风险,高付出,自然有高回报。

  这些良田如果全部完成,可就是一个实打实的造粮机器。

  只要不出现极端的天气灾害。

  寻常的干旱、水灾,都无法影响到它的正常运转。

  因为水库的作用除了日常的蓄水流通外,还可以在水灾时承担泄洪的作用。

  可谓一举两得。

  到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片产粮区的粮食产量也会随着不断的完善而逐步增加。

  最大的潜力上限,可是能同时满足近两百多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耗。

  想想连年丰收的山西,全境才五六百万人。

  如今整个河南江北行省全境,在连年的灾害兵乱后,就算这里的人口以往并不比山西少,可如今最多也就只有三百万出头的样子。

  更何况,如今他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安丰路,尽管各处详细的人口信息还未送来,无法统计,但绝对不可能超过两百万。

  要知道,整个河南江北行省内,可是有十几个和安丰路地域差不多大的府路。

  也就是说,这个产粮区一旦按照齐衡的设想最终完善,最终的产粮产粮,百分百可以让安丰路境内所有百姓每天吃的饱饱的。

  并且随着水田面积的增加,劳力的增加,细节的完善,当它的全部潜力被挖掘出来后,可以同时满足十个左右安丰路人口百姓的吃饭问题。

  当然,这只是日常吃饭所需。

  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些水田是一直都在。

  是一个可持续买卖。

  不是一锤子买卖。

  这意义可就深远了。

  朱元璋在经过最初时的惊叹后,仔细的琢磨起来。

  最后,想着往日齐衡的种种神奇之处,一咬牙,说道:“干了!”

  “这是造福百姓的大计,不管能不能成,总是要试试的,咱义军天天说是帮助百姓推翻胡元残暴统治,却也没干过几件实事.....”

  说到这里,朱元璋当即道:“此次常遇春攻伐蒙城等地后,除了当地留守的驻军外,连带降卒有四万五千多兵力,咱做主了,给恩公你留下两万人做帮手,如何?”

  对此,齐衡自然是大喜过望。

  “这当然好,刚刚我们还在说,消耗的人力实在太大,前期百姓调动不宜太大,而且号召百姓也需要一些时间,如今有了大哥你派来的这两万兵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