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9章 分红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弟,没有积蓄。若没有这些收益,他们自己置办不齐装备。更别说还能自己买马养骡子,装备不齐,咱们洮州的战斗力可就得下降。”

  “再说了,府兵们虽然分了很多地,家里移民过来时,也卖房卖田换了点钱,但这里还多是片荒芜,要开垦这些荒地,建成米粮川,可不是一日两日就能成的,得需要不少前期投入。”

  边关不比中原腹地,府兵又不是职业兵。

  他们是耕战屯守,花费的训练和值守的时间也比中原要多,危险也远高于中原,若是没有些收益,哪来的积极性。

  “宾王,将士们的功绩依功考核升赏也要尽早做出来,该加勋的加,该升职的就升。我们的士兵打了场大胜仗,这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车骑将军以下的晋升,我可以直接批了。车骑将军以上的功赏,我还得呈递朝廷批复。”

  有功则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张超必须得保住了有功必赏这块招牌,这样洮州的府兵们才会更有干劲。大唐的府兵在中唐之时就崩溃了,为何?

  府兵转向了募兵,战斗力也开始降低,大唐也由盛转衰。

  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田地兼并加剧,均田制名存实亡,朝廷新点府兵,可却没有田可授了。府兵的田也不再足授。

  其二,就是有功无法赏。唐初之时,功绩几乎都能兑现。立了功就能升职加勋晋阶,得了勋能有勋田,升了职能有永业田、职田,普通府兵也能升官。

  但到了中唐之时,这些几乎都无法兑现了。

  府兵甚至常年在边地戍卫,多年不得轮换回家。拼命打仗,却往往很难升职,多是给些勋,却是空勋,没有勋田永业田。

  还依然得自备装备,往往府兵轮到戍边或者受召出征,就得破产置装。

  府兵越打越穷,那些地主子弟、自耕农们都不愿意去当府兵,转而读书去考科举,最终府兵制和均田制一样就崩溃消亡,只能代以募兵制。

  募兵制的兵源素质,以及士兵的战斗力等,都远不如府兵了。

  募兵制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兵油子,也出现许多吃空饷、空额等的情况。安史之乱前,唐军已经在与契丹、突厥、吐蕃等外族的交战中,败多胜少了。

  有一个良好的激励制度,才能让府兵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以及极好的战斗水平。

  “等这次交易大会后,我要求在原黑冶利部的地盘上修筑军堡,加宽道路,把那三百里地纳入我洮州。”

  “这......”

  马周真的很服张超,原本他以为张超跟冶利使者说的黑冶利部的地盘从此属唐,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

  “先修军堡,然后修路,一直往前修,军堡到哪,路修到哪,烽火台、墩堡也修到哪。士兵进驻之后,就招纳移民或者商人屯田,那三百里地,可是能开垦出万顷良田,能再容纳上万户的移民!”

  “交易会后,向朝廷上缴一万贯钱,然后向卫尉寺订购一批军械。横刀、弓弩、盾牌还有明光甲和步槊、陌刀等,尤其是弓和弩要多买些,我希望我们的洮州府兵也能弓箭、横刀百分百装备。记得多订购一些伏远弩、绞床弩这些大弩!”

  要想开拓那三百里的黑冶利地盘,张超知道不会那么顺利。

  还有六个冶利部呢,哪怕吐谷浑不插手,这也得有番龙争虎斗。

  不打无准备的仗,多准备些军械,多做点准备。

  张超不怕打仗,甚至有些喜欢上打仗了,打仗,也是一种迅速扩张实力的办法。

  其实张超很想自己在洮州建立军工厂,生产弓弩,制造铠甲等,可一来没有足够的工匠,二来军训械制造,向来被朝廷严格控制,地方上是不得染指的,地方上的军队,更不得私自制造军械。

  3500月票加一更,与这章加更抵消,还欠11章!(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