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八章 广场协议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85年9月,美、日、西德、法、英五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俗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日元、马克对美元实施升值,从而改善美国的外贸条件,遏制日本、德国商品的竞争力。这个协议对于日、德的经济是不利的,但他们却无法反对,尤其是日本,作为在政治上完全依附于美国的一个附庸,只能眼睁睁地等着别人剪自己的羊毛。

  广场协议之前,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为250比1,在三个月时间里,汇率便上升到了200比1。至1986年年底,更进一步上升至152比1。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导致了日本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原来250日元的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标价是1美元,而现在则需要1.25美元,老百姓自然就会减少对日本商品的购买,转而购买美国商品,从而失去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分析。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并不仅仅是由于日本人的竞争所导致的,美国社会自身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广场协议推高了日元汇率,打击了日本商品,但随即来自于东南亚的商品便取代日本商品,成为美国企业的新的竞争者。再往后,传说中的“中国制造”开始发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时正是广场协议签订之后半年的时间,日元升值带来的影响已经呈现。如厄瓜多尔化工厂的这个项目,秋间会社最早向厄瓜多尔方面的报价是100亿日元,相当于4000万美元的样子,而随着日元升值,100亿日元就变成了5000万美元,凭空多出来1000万美元,人家当然要重新考虑一下。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发生了好几回了。有些客户提出希望降价,回到原来的价位上,有些客户则开始寻求其他的供货方,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其他国家也能生产同类设备的。凭心而论,即便在日元升值之后,日本产品依然是比较便宜的,这得益于日本比欧洲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但客户的心理就这么奇怪,人家觉得欧洲人的价格高,肯定是东西更好。过去因为你的东西便宜,大家选了你,现在你的东西涨价了,人家还不如再加点钱,买更好的东西。

  日元升值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用日元去国际市场上买东西的时候,日元更值钱了。而弊端则在于,按日元报价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显得更贵了,会失去一部分市场。

  这其实也与新世纪的中国相似,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国旅游的人觉得开心了,因为人民币比过去更值钱了。而出口型的企业就难受了,东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