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四章 皆有宿命_明末屠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远在盘龙岗大营的杨炯,能想到知府秦诗欢可能会惦记他,但想不到桂王朱常瀛也在惦记着他。不过,即使被惦记上了,他也觉得无所谓。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p

  p看着训练中挥汗如雨的弟兄们,杨炯感慨颇多。原本还想着放出进攻府城的假消息,哪怕最后因为不想牵连芝娘而作罢,不过,以虎头山的现状,杨炯倒是觉得,要真去攻打府城了。/p

  p因为,又没钱了。虽说上回打下县城后连借带抢,一口气弄到了十多万两银子,又从芝娘那里借了一批,但安家费一给,饷银一发,再加上器械和粮草的补充购置,甚至还给每个兄弟置办了统一的衣裳,花钱真真如流水。杨炯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若是不出去干一票大的,即使官兵不来进剿,虎头山也撑不了几天了。/p

  p再者,杨炯也通过观察发现,因为弟兄们大多不识字,自己辛辛苦编的《步军操典》,结果完全成了废纸。从训练上看,队伍的整体水平也还停留在何家冲的阶段,只会简单的单兵技艺和整体阵型。殊不知,五百人和五千人已是不同的概念了。/p

  p首先,指挥控制的难度要大的多。比如打起遭遇战,如何让这五千人快速投入战场?不可能有时间让你先排好大阵,一字平推过去。那如何分配兵力,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接敌,如何扩大接触面,如何形成局部兵力优势,如何快速接替轮战?这些问题,在杨炯看来,不仅需要像当年上军校那样有专业的老师来教,更需要模拟演练和实战感受。/p

  p杨炯一边带着亲兵队和抽调的骨干进行强化训练,一边在脑子里琢磨着,该如何针对性提高虎头山的战力。军事,本质上是一门科学,特别是在数量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上学的时候,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战术因为胜利而正确,战略因为正确而胜利。核心意思就是说,随着人数的增加,战役或战斗的偶然性也随之下降。/p

  p在杨炯看来,冷兵器时代的练兵,初级层面讲纪律和勇气,中级层面讲技艺和队形,更高的层面就得讲指挥和控制。在兵力兵器差不多的情况下,哪一方的指挥官能更快更准地调度控制队伍,更好适应战斗的节奏和进程,谁就能让胜利的天平更快向自己倾斜。/p

  p尽快出兵,真刀真枪干一仗,是最快让弟兄们适应和学**规模战斗的最佳课堂!虽然准备极度不充分,但杨炯等不及,因为杨炯的经验告诉他:再等一万年,也不可能猫在盘龙岗就能把兵练好的,特别是千人以上规模的队伍。/p

  p无敌雄师不是吹出来的,是打出来的。纵横天下的队伍,就得走天下,打天下!/p

  p晚上,杨炯照例带着各级骨干,把当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