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四章 最后一块拼图_明末屠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余人的军营,确切来说是匪营,若是没有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人,这其中的风险很大,尤其是在夜间。所以,杨炯午休过后,又陪着杨西施说了会话,便又急忙赶回城北大营。在杨炯心里,大营才是真正的家,虎山军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钱所在。

  城打下了,钱借了,还在着手扩充人马和寻求名分,在杨炯心目中的武力建设拼图中,最后的一块便是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之前,是客观条件不具备,所以打制鸟铳的事一度断断续续的。现在,有了地盘,杨炯就想着,一定要得把鸟铳给弄出来,不仅如此,还得把火炮也捣鼓出来。

  既然定下了参加松锦大战的决心,相应的准备工作就得提前着手。从衡山县城誓师出发,杨炯便存了这份心思。参加这种举国大战,自己一个小小的山贼头目,要想拿到入场券,就必须拥有一定的地盘和实力,有一支数量、质量都过得去的队伍。

  而火器,就是这个入场券的关键要素。

  若是自己带着一种纯粹的冷兵器队伍过去,即便兄弟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最后也难以取得有价值的战果。满清到了这个时候,经过入关抢掠,收买间谍,招俘纳降,已经完全掌握了火器制作技术,在实战中已经不可小觑。而且,从宁远大战之后的历次交战情况来看,满清八旗的火器运用水平,和体现出来的战斗力,已是优于大明边军和内地的卫所军的。

  宁远大战后,吃了大亏的满清便痛下决心,广罗造炮人才,利用投降归顺的边军建立了专业的炮兵,隶属于汉军八旗。在满语里面,汉军八旗的名字叫“乌真超哈”,意为重炮兵,可见对炮兵的看重和倚重。满清还创造了铸炮工艺“失蜡法”,打制出了红衣大炮,铸炮工艺甚至还领先大明,八旗军“每有征战,必载炮而行”。

  ……

  杨炯连夜把小王铁匠给叫来了。

  小王铁匠,确切讲,已是老王铁匠了,因为在虎头山算是资历最老的一批。短短不到一年,老王的铁匠铺,便从只有一名小学徒,发展成拥有几百徒子徒孙和帮工,集军械打制和维修的铁器坊了。打下衡州城后,杨炯便把老王的铁器坊安顿在城外的蒸水河畔,还专门给他拨了一个亲兵百人队,负责守卫工坊。

  可以说,在虎头山体系内,膨胀发展速度最快的,就数老王了!

  老王进了大帐,很是兴奋,见面就问,“大当家,是不是又有大买卖了?听说要扩充队伍了。这次又要造多少大刀长枪?”

  杨炯被逗得呵呵一笑,挥手道,“你先坐下,我有事和你说,一下也难以说清楚。”

  老王便自个搬了个椅子,径直放在杨炯的案几前,然后依言坐下,眼巴巴等着谈话的开始。

  在大帐里,第一次见到有人这么干。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