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2章 不做“血汗工厂”_我的人生重置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工也在快速的增加。据齐树民的估计,到了下半年,整个顽石科技的员工将会达到四万人左右,堪称恐怖。

  按照陈嘉霖的想法,就是要加强管理工作,甚至可以在厂区内实行封闭化管理,尽量让工人少惹事。

  “陈少,你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对工人们压制的太厉害了,小心会有反弹。另外,工厂的管理过于严苛,社会舆论也会对咱们很不利。你真想让顽石科技背负上‘血汗工厂’的名声啊。”

  胡杨为了此事,专门和陈嘉霖深谈了一次。

  陈嘉霖在年后。几乎很少回香江,大部分时候都在羊城养病。他的胳膊已经没什么大问题了,相信很快就可以拆掉石膏。

  “胡老弟,那你说该怎么办?我总不能让公司的干部,整天去给工人们做思想工作吧?”

  那什么“血汗工厂”的名声,陈嘉霖也是不敢背负的。但他认为生产任务重了加加班,人员多了大家挤一挤宿舍,都不是啥大问题。

  “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大话我也不说了,我就说两个问题。一,工人们的生活条件要是太差,是不是不利于大家的休息以及身心的健康?

  二,工作环境和制度稍微宽松一些,是不是可以留住更多的技术骨干?”

  胡杨知道,像顽石科技这种超大型的代工企业,走的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路子,工人的问题不解决,迟早得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

  “所以,陈少,我的意见呢,咱们宁可增大一点成本开支,也要给工人们提供稍好一些的生活条件。

  宿舍楼要赶紧新建,宿舍的各种设施和休息区内的娱乐设施也要适当的考虑。还有就是在生产管理上,要人性化一些,不要让工人们脑子里的那根玄,整日绷得太紧,太紧了容易断的哦......”

  在九十年代,有不少工厂不怎么考虑工人们的感受,七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住一个宿舍都是常态。工作时间也偏长,有时候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

  这种情况要到新千年以后,特别是国内的劳动力开始出现结构性短缺的时候,才会得到根本性改变。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成本的问题。

  不过胡扬认为,通过这种手段降低成本,不如在生产上下功夫。一方面积极改进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同样可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真没必要去背负那个骂名。

  “得,胡兄弟,那就听你的吧。我可是先说好啊,到了年底,公司的净利润下降了,你可别找我。”

  陈嘉霖理解了胡杨的意图,准备立刻实施,不过他考虑到如此,一来可能会减少利润,便提前给胡杨打了预防针。

  “少赚点就少赚点吧,省得以后麻烦。那公司内部的事情就拜托陈少了,我最近还要去一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