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33章 巡视_大唐农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不用考虑太多,筑垸田,也算是国家重大的基础建设之一,使用朝廷国库的财税,乃是理所应当之事,未来几年,朝廷基本无战事,那么多的税收,不用出来搞建设可不行。

  “此计或可行,不过,咱们得扩大范围,不光是黄河以北的地区,尤其东北冬季比较长的地区,咱们都可以想办法。只要朝廷出高薪,包食宿,包车船接送到家,各方面待遇给的好,宣传工作也做的到位,别说几十万,我估计百万人都能弄过来。”

  现在,李世民是民心所向,他的号召,百姓都会比较积极的响应,而且,百姓们闲着也是闲着,只要肯出钱,相信他们自身的意愿也是很强烈的,只要做好第一年,第二年征调起来,那就更加简单了,只可惜,即便这个方案,李世民能够同意,也需要等到今年冬天才能开始实行。

  百万人规模的劳动力,那就不是万把人能比拟的了,效果放大百倍之后,一个冬天的时间,差不多就能在这边筑起几十块垸田,加上安置过来的百姓持续增多,持续筑垸的人也增多,三四年以后,垸田数量到了两三百块,又正好到了孙享福的第一期良种水稻种植成功的时候,那么,大唐的粮食产量问题,就能全部解决了。

  想到了,就要做,孙享福当即与武士彟联名写了一封长奏章,发往长安,当然,眼下长江水情,也是耽误不得的,待得次日发好的稻芽下田之后,趁着等待秧苗长成和移栽的时间还有一段,孙享福便在武士彟的陪同下,乘船开始巡视沿江地势比较低洼的州县。

  果然如武士彟所说,官府虽然派了人到各个乡里进行水情警告,但当地的百姓,并没有当一回事,在他们看来,春耕时期,把田地种上,才是最重要的,种都不种的话,后果可比水灾要来都更可怕,便是水都漫到脚边了,也没有几乎百姓,原因放弃种地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孙享福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在官府能做的方面加强。

  “杜构,下一站,可是黄州?”

  “是的,大人。”

  “到了黄州之后,咱们要查一下常平仓。”

  黄州,便是后世湖北黄冈地区,以平原为主,有少量丘陵,境内多湖泊,为江河冲积地带,距离江陵城,不到百里,乃是荆湖地区人口相对密集,地势又相对低洼的地方。

  “诺。”

  主船舱中,杜构领了命令,正欲通知船上其它官员,同在的武士彟却是出言提醒道,“只怕不是那么好查。”

  “为何?”

  “正明难道忘了吗?黄州,可是黄家的地盘,就是你农部在黄州的官员,也是全都是姓黄的。”

  武士彟这么一说,孙享福倒是想起来了,由于人手不够的原因,农部衙门向全国铺开的时候,是采用了当地百姓选举的制度,县级为吏,州级的,则为官,然而,即便是这个州级的官,当时朝廷也是没有人派的出来的,所以,直接在各县的吏员中,挑选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人来担任。

  可黄州之地,自汉朝时期开始,就是安陆黄氏发展起来的一块根据地,其族人遍布鄂中地区,乃是荆襄之地,排的上号的大族,三国时期割据江夏多年的黄祖,更是将这里经营的如同黄氏私地一般,你在当地随便怎么推选,都是绕不开他们黄氏族人的。

  “应公是说,这黄州的常平仓,是把持在他们黄家手上的?”

  “这是自然,不过,老夫敢担保,黄州常平仓里的粮食,只会比你想象的还多,但是,却不会在危机时刻,救济百姓,而且,你若是要查,不应该查粮食,而是应该查账簿。”

  “账簿?”

  听到这两个字,孙享福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山南道地区,这两年可并没有什么大灾,而黄氏由于此前大量购买了武士彟出售的田地,那么,这两年他们名下产出的粮食,就会大幅增加,在全国粮食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如何将粮食销出去,才是他们的问题。

  农部在黄州的官员品级虽低,却管着常平仓粮食买卖的事情,如果,这个官员与黄家沟通一气,大量高价收购黄家种出来的粮食,则会将黄州财政上的钱,全部转入到他们黄氏私人名下。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