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9朝局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检都是走非常僻静的北安门,这里人流稀少,不容易惹人注意,再加上严密的保密措施,才让大臣们的都误以为皇帝足不出户,非常的安静。

  只是,若是他们知道了实情,恐怕会沸反盈天,无数劝谏奏折绝对会如雪片般将通政司淹没。

  皇帝经常出宫,就会了解实情,而越是了解实情的皇帝,大臣们就越发难以蒙蔽,故而所有大臣都反对皇帝出宫。

  安安静静的在宫内当个泥菩萨不好吗,乱跑啥?

  只是,此时大臣们却绝对没有心思关注这些,最近的朝局的风潮似乎越来越不对劲了,看似平静,波澜不惊的局面下,好似有着滔天海浪在涌动。

  兵科都给事中余煌似乎在调查什么,频繁的调阅文档文案,而其他几个部门,也有人做类似的动作,都在调查取证。

  六部之内,上至尚书,下至办事的大臣,走起路来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惹人注意,染上麻烦。

  “妈的,难道除了我,还有人想要搞事?”钱龙锡在文渊阁中喃喃自语,最近诡异的局势,总是让他感到压力很大,但却又不知来自何处。

  “不管了,先拉拢一批人再说,只要大量缺乏官员,皇帝肯定会启用在野之人的,本官的机会也就来了。”钱龙锡继续伏案,处理公务。

  距离他不远的崔呈秀,也是眼神异样,心中暗自想到:“真是多事之秋,老子好不容易想做点好事,怎么就这么难的,又有人想搞事情!不行,我得赶快上奏疏,皇帝心情不好,干点好事没准就好了。”

  打定主意,崔呈秀就开始奋笔疾书,用优美的白话文,写下一篇奏折,其名为“释贱籍为良疏”。

  京师阜成门外,一队骑手从马奔驰,为首的青年似乎没有很久没有出来了,满脸的兴奋和惬意,而他身后一位五十来岁的骑手,却满脸紧张,看着前面的青年,生怕对方出事。

  看着城外忙碌之色,朱由检却是心情舒畅,这里一片过去,都是他的皇庄,里面的农人都是他的佃农。

  在以往,这些佃农都是满脸愁苦,衣着破烂,身边跟着满脸菜色的小孩,干起活来也懒洋洋的,没有一丝生气。

  但现在却完全大变样,按照最新的规定,这些小麦当中,出来三成要上交外,其他都归自己所有,可谓优厚至极的政策,整整七成的收入,他们怎么可能不开心。

  周围其他勋戚田庄中的佃农,不知道多羡慕他们,就连很多自耕农亦是如此,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徭役摊派,只要交三成粮食就足够了,想想就羡慕的要死。

  田庄中是有工程,但这都是为他们自己修建的水利设施,忙碌了一个冬天,如今夏收正好用到,徐光启预判的眼光,让皇庄度过了今年夏天有点干旱的天气。

  “不错,不错。”朱由检心情大好的看着周围,连连点头,虽然在熊文灿的劝说下,他放弃了将整个台湾弄成皇庄的打算,但却没放弃皇庄的发展。

  在如今这皇庄,不仅是一大财源,也是一个标杆,随着三成优厚佃租名声的传出,只要一到大灾,自耕农必将投奔自己,这总比将土地卖给那些地主老财要好。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