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军军制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研究整理,形成一定之章程,传授给军中士卒。

  队列训练只是新军最基础的东西,朱由检要解决的还有很多,比如军队的名称和编制问题。

  而这个,就涉及到他对整个大明的军事体制的改革,甚至还牵扯到了文官系统。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缩小化,暂时将新军独立出来,不和其他地方发生干洗,等一切成熟之后,再另行解决。

  基于这种考虑,朱由检依然让新军挂靠在御马监名下,名称也没有给定,只是称呼为新军,不过,对于新军内部的体制,他倒是进行了一番大的变动。

  到了后期,大明的除了维持原有的卫所制度外,还多了募兵。募兵实在卫所不堪用,而战场又频繁出现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他们的制度和卫所大不相同,大致是营哨制度。

  一般是五人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每营兵员3000人。这个编制,在朱由检看来有些弱,一个营的人数太少了,在明末这种大规模作战的情况下,没到战时,都要好多个营聚合在一起才能开战。

  然而,各种营头夹杂在一起,相互配合难免出问题,也许应对农民起义等低烈度战争时问题不大,但对上了建州女真,这种问题就会无限放大。

  因为长矛手和火枪手相互配合有一个最低数量的问题,参考了营哨制后,朱由检以十人为一什,以什为最低的组成单位。

  而后采取三三制,以什队哨营团旅师军的顺序编组下来,配上一些其他的医护兵炮兵等,一个军的编制一万二,再加上一个三千人的骑兵师,完整的军级编制,正好一万五。

  而军级编制,则是朱由检以后的作战主要单位。

  火枪的大规模装备,注定今后的战争是朝着职业化和精锐化方面发展,人数不再是战力最主要的衡量标准,真正拉开差距的,还是在装备和组织上。

  而采用三三制,除了受后世的影响外,更多的还是组织度上的考虑,一个军中,八个指挥等级,这将需要大量的军官,军官越细化,军队的组织力度就越强,军队越不容易崩溃。

  在各级指挥层面上,除了最高的指挥长官外,还有司掌参赞谋划的参谋官,司掌训练营房的训导官,司掌文书纪律的书记官,司掌粮秣医护的后勤官,司掌兵器铠甲的装备官。

  除此之外,在各级指挥人员上,还会配备一到两名的副职,作为后备补充,即是锻炼,也是预防紧急情况。

  这种细分,即是对军队的分权,也是职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职责明确,分工清晰,才能将一只军队建设好。

  不过,这种细分只到团一级为止,下面的营开始就没这么详细,职责分别被副手掌握,最多会配备一名参谋官或者书记官。

  只是,这样的一只职业化军队的建立,除了需要大量的投入外,还要很长的时间,军中人员需要上课,学习,以及慢慢的适应。

  还在乾圣元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足足有一年的时间来让他磨合训练,一年之后,这支军队也差不多能用了。

  而等到经历实战检验之后,朱由检才能看出,这么一份结合了多个时代知识的军队构制能否适应战争。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