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世师表之功效!圣上此策甚佳,老臣万分赞同!”

  崇祯伸手止住正要慷慨激昂发表看法的群臣,正色道:“既然众卿都已同意,那工部择日着手选址,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工兴建,所需钱粮朕自内帑给与!稍后内阁行文晓谕天下,以此激励官民之心!”

  温体仁和工部尚书范景文施礼接旨。

  英烈祠一事终于定了下来,虽说中间文臣们从中阻挠,但结局却是更加完美。

  自陕西流贼纷起后,被流贼攻破的州县官员,几乎全部选择了阖家与城俱亡。这份悲壮虽有无奈的成分,但也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大多数文人士大夫的骨气,不管他活着时是不是贪官,但关键时刻还是选择了为国献身。

  人除生死无大事。危急关头选择勇敢的面对死亡,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决心,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到。

  这样的人值得后代祭祀,其遗留下来的风骨、精神正是华夏脊梁的组成部分。

  崇祯微微侧头看了一眼李二喜,李二喜会意之后扬声道:“肃静!圣上还有话说!”

  大殿内嗡嗡的声音顿时消失,正在小声交谈的群臣安静下来。

  崇祯出言道:“刘卿,本朝自太祖创建国子监以来,两百年间为大明培育诸多人才,其作用无可替代。朕受命统御天下,适逢局势动荡,因此更觉人才之宝贵,故欲重修太学。只是现下国子监境况如何,朕不得知;刘卿执掌礼部,应对此知之甚详,卿何以教朕乎?”

  刘宇亮执掌礼部已有三年,不出意外的话,只要内阁中有空缺,他就会顺理成章的入阁参与国事。平日里他的言行举止已经俨然以阁臣自居,在群臣中声誉不佳。

  他见皇帝问话于是出列回禀道:“启奏圣上,太学自创建以来,历代先帝俱是重视异常,屡屡拨银扩建学舍,广招天下名师任教,此风至正统年间达到鼎盛!”

  崇祯点头道:“卿之所言朕亦知晓,朕想知太学之现况,诸如师资生源、学风文气等等,卿可简而言之!”

  刘宇亮被皇帝打断讲话后略显尴尬,但他很快调整过来,继续道:“那臣就简短解说!自景泰年间开纳捐入监之风后,监生中富家子弟日益居多,其文风比之从前则是大有不如,现今更是成为府县富户聚集之所;生员年长者足有五旬开外,平素更是走马章台,聚众饮酒作乐,行举间斯文扫地,实是愧对太学生之名誉!”

  作为正牌进士出身的刘宇亮对此当然看不惯,但他也不好直接指出,正是皇帝前几年因为军饷不足用,才下旨扩大纳捐生员的比例,因纳捐生挤占正规监生的名额,导致了整个国子监生员质量严重下降。

  温体仁站出来奏道:“启奏圣上,国子监现状堪忧,各地举子往来京师,皆避门而过,远非当初以入内观瞻为幸事之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