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事物和过激的思想都是非常抵触的。

  这种传统和守旧的状况,主要是识字率过低,文盲占据绝大多数造成的。

  一个人只有读书明理,才能获取大量的知识,眼界和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现在还无法在全大明开展扫盲运动,朱由检只能用渐进式的方法逐步去改变这种状况。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锦衣卫和东厂率先在本司开始了扫盲运动。

  这项运动由王承恩和骆养性主导。东厂与锦衣卫分别聘请了若干名中试无望、平日靠着给别人写家书和教授几名孩童为生的老童生和落第秀才,许以数倍于他们常年所得的重金,在本司内强制性的开始扫盲。

  朱由检并未要求这些人员都能达到秀才的水准,但要求必须认识五百以上,一千个以下的常用字,能够辨识和书写相关的公文内容。

  凡是达不到标准者一律不得提拔重用,年终考核也没有任何奖赏。而识字更多,对往来公文格式更熟稔的将会得到拔擢使用。

  这个要求虽然有难度,但并非做不到,就看你用不用心了。

  只要和个人利益挂上钩,相信校尉们会有充足的动力。

  在后世正常人基本能识得两千字以上,五百字以上也不算太多。

  在朱由检的计划当中,下一步会将锦衣卫的力量延伸到每个州县,搜集情报、防止突发性事件的同时,也会对州县官府进行严格的监督。

  将来京城的安全主要由东厂担负起来,锦衣卫的监督将是针对大明的地方官府。

  东厂和锦衣卫的这种扫盲方式并不适合在大明铺开,不仅是在战乱饥荒肆虐的北地,就是在相对繁荣的江南也不行。

  大明官府的组织能力与后世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绝大多数百姓更关心的是温饱和利益。

  还是等具备条件后再说吧。

  既然这个时代无法主动向前,那就由我来推动和带动吧。

  朱由检虽然对经济学一知半解,但最基本的认知还是有的:投资拉动需求,减赋刺激生产,这两点都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

  既然决定以江南作为带动大明经济发展的龙头,那就要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四海商行将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改革不管是隐性还是显性,都会触动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会遭到这些既得利益者公开或者暗地的反对,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捍卫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

  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动乱,用武力作为压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朱由检的指示下,兵部将郭太的徐州营移镇杭州府,理由是防范海寇侵扰江南一地。

  这只参加过寿州之战的人马虽只有三千人,但对于腐烂已久的江南卫所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锦衣卫杭州府和宁波府千户所也相继成立,两个千户所抽调的都是锦衣卫的精干力量。

  锦衣卫杭州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