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三书共称_幽幽大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去做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情,能够守得住坚持的人,从来都是令人感觉到赞赏的。”

  “可是这和我出现在这里,被荀子您老人家选择护送韩非归国有什么关系?”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系,你终究有一天会知道的,我希望你能够正视你自己,好好的看清楚百家,看清楚这片世界,也看清楚这个时代,我...就将韩非托付于你了。”荀子的话语里似乎饱含着深沉的隐喻,虽未曾直接说明出来,却已经在易经的心里翻起了滔天巨浪。

  荀子绝对是察觉到了什么!这位儒家圣人难道已经洞悉了自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的身份了?可是这怎么可能!虽然战国时代会出现真气这种东西就已经很玄幻了,但是这一点...难道这个时代真的如同后人猜测的那样,有通天彻地的仙人般存在?

  “荀夫子的意思是?”

  “韩非的宿命,他已然了然于胸,我...也不好去干涉什么,但是你不同,韩非虽然不信他的命,但是我却知道,天地间那种无形的力量不是那么好忤逆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都在这份冥冥中的注定里。只不过...从你的身上,我能够看到韩非的一线生机,也许很渺茫,但是哪怕只有一点儿,我也希望韩非能够跨越那份天命,继续走下去。”

  荀子闭上眼,伸出手凌空点了点易经的胸口说道:“儒家道家,曾共同参悟《连山》《归藏》《周易》三书,乃是俩家不世的经典,这三本书共称之为易经。易经能阐述未来之景,过去之形,现今之果,具有不可测度之威能,乃是世事苍茫变化之经。”

  “作用的卜卦,或者说是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说着,荀子的脸上流露出笑容,似乎有些高兴:“我曾用卜筮之法为韩非测过天命,后来也用这法子逆向推演,希望能够找到韩非的破劫之法,而这最后一卦就应在你的身上。而你的姓名,却也叫做易经。”

  “冥冥之中早有天定,易经乃记载了未来事态发展的预言测度之法,窥探天地的经文,而你,却也真是应此而出,能可解一切天命之人。”

  “???”其实荀子说了这么多,易经是一句话都没听懂的,总感觉好深奥的样子,可是却不能表现出一副迷茫的表情,所以易经只能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其实内心...根本啥也不明白。

  “你现在不理解,总归会有一天你会明白的。”说着,荀子又将目光放在了韩非的身上,微微笑道:“韩非,老师问你,天地间是否真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操纵着一切?”

  “有。”韩非微微一笑,这等场景却是与之前完全反转了过来。

  “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力量?”

  “不可揣度,不可测度,不可说,不可明,充斥在天地间,围绕在身边,无处不在,无处都不在。”

  “看来你以有答案。”

  “老师给出的回答又是什么?”

  “呵呵,天命所归,人既出现在这世上,就有他必须完成的使命,即为天命。你...读过易经吗?”

  “易经虽难,却也难不住学生。”

  “可知天地变幻莫测,神鬼难寻;可知天意如刀,岁月如歌?”

  “...学生多谢老师警言,非心中迷茫以去,前路微光触手可及矣。”韩非的脸上绽放出开朗的笑容,他终究还是那个名垂千古的韩非,略微想一想便已经明了了一切。

  天地有命,而人也有命,天命以至而不得不为,哪怕不可为却也强为之,生死不得。易经是预测未来变化之书,具有不可揣度之威能,代表了未来的既定与已知,而既然知道,就能够做出改变。

  而书是死的,并不会动,它只是记录在其中告诉你如何去预测,如何去探求,但是本身却做不出什么,但是...若易经不是书,而是一个人呢?

  茫茫天地,寥寥人生,眼前这个叫做易经的兄台,正是这样一个能打破一切天命,将一切的既定都可变作变动的存在。

  老师,这份大礼,学生感激万分。

  阅读网址:,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