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二章 鉴别_羽半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短。

  包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细微的变化过程,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物体表面留下痕迹,似乎“包浆”就是“古”、“旧”的代名词。

  人们对包浆的叫法也各不相同,常见如:皮壳、氧化层、宝光等等,而一些人通常只懂得将玉盘玩后,留下的一层无色的特殊物质称作“包浆”。

  事实上,玉器在自然界通过氧化,同样可以形成包浆,这两种包浆形式非常相近,却又非完全相同。

  人们盘玩玉器也就是人体与玉器接触,形成包浆之后,在不同部位形成的包浆效果不同,这种特点在许多玉器上面都有体现。

  而天然包浆是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会在玉器表面形成无差别包浆,不分内外、一视同仁,当然,天然包浆的形成,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

  董明细心观察其纹理内部不易触碰部位,显然同样存在着包浆,这里是自然形成的包浆,比外部略淡,它除了自然包浆之外,还多出了人为盘玉,过渡非常正常!

  或许,的确是一件古玉?

  就在董明终于准备祭起他的大杀器,利用功法一探玉兔究竟之时,那边的岑道貌却出声了,因为他见董明已经反复将玉兔看了多遍,并且一直神情不定。

  “董明小兄弟,看出来什么问题了吗?”

  听到了岑秘书长的话,董明的心头却是微微一动,既然对方开口询问,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脱身?

  因此,他脸上有意做出了沮丧之色,叹息一声说道,“我看来看去,却没发现任何新意,无非还是一些许老讲到的内容,唉,就不要难为我了,好吗?”

  岑道貌对董明的这一番话并不感到意外,却有些失落地看向了许老。

  然而,许老则说出了一句大家都想不到的话,“董明,我只问你,这件玉兔,你看到后会不会准备入手?”

  这句话让人不解,既然董明无法辨别这件玉兔,又怎么可能贸然入手?

  当然,如果真如董明说的那般,他入手玉器全凭喜好,也不排除存在了入手的心思!

  只不过,对于许老的这一提问,董明回答得却相当坚决,“不会!”

  董明的回答既在情理之中,却也出乎大家预料。

  在情理之中很容易理解,既然无法断玉,人家凭什么会有入手的打算?

  而预料之外呢,便是董明的回答委实干脆,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众人不禁会想,既然你无法做出判断,又为什么做出这种决定呢?

  其实,就在刚刚,董明已经完成了对玉兔的探查,结果却是灵气全无!

  在大家一片疑惑的目光中,许老却忽然放声大笑,露出了我就知道的表情。

  笑过之后,许老没有等到询问,便给出了解释。

  “玉兔无论刀功、玉沁和包浆,都没有明显问题,过手的人很多,也不乏有人做出古玉的结论,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