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4节 战局突变 4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苏军也不是瞬间即至的,冠军城南京军发现对面苏军已经转移后,克城南京军多次发现有苏军一批接一批地抵达,中间是存在时间差的,克城南京军完全有时间撤退或转移,结果却迟迟不动,坐在原地被苏军包围。对此,孙桐萱解释道:“我没有下令撤退或转移,共有三个原因,一是我没有得到明确的撤离或转移命令,二是第100军的责任就是坐镇哈萨克西北部,震慑和牵制苏军,如果轻易撤离或转移,恐怕会对我军全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三是部队实际上也无法撤离或转移。我们呆在原地不动,好歹还有战壕工事,如果撤离了,弟兄们就会在哈萨克的荒漠戈壁上被苏军追杀,局势彻底一发不可收拾,我们靠两腿和自行车怎么跑得过苏军的战马和坦克?”

  不管孙桐萱的判断是不是正确的,南京军第师迎来了恶战。战前那段短暂的“时间差”里,孙桐萱明智地把部队防区进行了全面的收缩,三个师原本较分散,第88、第99师的撤离又导致防区内出现了两大片空白处,进一步地加强了三个师的分散度,根据孙桐萱的命令,三个师放弃了大片控制区,全面收缩成一个品字形的三角形地带,面积只有原先控制区的五分之一,从而大大地加强了防线上的兵力密度。“五根手指必须要握成拳头,不能分散开。”孙桐萱说道,“苏军的目的不是攻占克城,而是要吃掉我们。”

  孙桐萱的判断是正确的,他虽然不知道苏军的作战计划书,但根据局势也分析了出来,克城这里就是一片散落着一些村庄的荒漠地区,既没有什么军事重镇,也没有什么咽喉要地,不存在攻占这里的意义和概念,并且在一开始时,苏军就包抄了孙桐萱部的后路,意图非常明显。部队收缩防线后迅速展开了加强工事的土木作业,当苏军大举杀来时,南京军官兵们正在疯狂地挖着战壕和散兵坑。

  首先抵达克城一带的苏军是布琼尼的骑兵部队,不计其数的骑兵犹如乌云般滚滚压来,大地被震颤得轰鸣作响,数量高达五万。骑兵虽然已经日薄西山了,但仍然拥有一些让坦克难以相比的优势,就是跋山涉水的行军能力,在交通条件很差以及没有道路的地方,骑兵的行军能力和机动性、灵活性都大大地超过坦克,另外,战马在行军时的“损坏率”也大大地小于坦克(即便是完好无损、不参加战斗的坦克,开二三百公里后都会因为零件磨损而需要进行维修),所以先到达克城战场上的是布琼尼的骑兵。由于苏军时间紧张,因此抵达克城并且稍作休息后,布琼尼便下达了进攻命令。苏军的坦克、炮兵部队此时基本上还没有抵达。

  趴在齐腰深的战壕里,南京军官兵们目光专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