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4节 军工业_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阳兵工厂之下,就是太原兵工厂。因为阎锡山的苦心经营,太原兵工厂的工厂规模和军械产量也是非常庞大的,该厂能够年产火炮400多门、迫击炮1000多门、步枪3万多支、机枪150多挺、冲锋枪1万多支、炮弹15万多发、迫击炮弹10万多发、子弹5000多万发。

  沈阳兵工厂以前在张学良手里,现在在日本人手里,太原兵工厂此时仍然在阎锡山手里,蒋介石中央军手里此时掌握着汉阳兵工厂(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巩县兵工厂(位于河南省巩县)、金陵兵工厂(位于南京市),除此之外,还有蒋纬国刚刚开始新建的几个新式兵工厂。

  “俞署长,我觉得眼下的军工业需要做两件大事。”蒋纬国摊开一张民国地图,“第一是竭尽全力地进行发展和扩建,第二是开始着手搬迁。”

  俞大维点点头:“二公子有何高见?”

  蒋纬国已经深入浅出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俞署长,中日开战后,日军必然在开战初期攻陷我国沿海地区,所以我们要把手里的兵工厂、军工业都往内陆迁移,这事自然越早越好,免得战事爆发时太仓促,但在沿海地区也要保留一个兵工厂,能生产弹药和维修军械就够了,不需生产枪炮。张学良的沈阳兵工厂已经在日本人手里,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不会交给我们,那两个兵工厂就算了。我设想的是,南京一个前线兵工厂,武汉一个大型兵工厂,重庆一个大型兵工厂,福州一个中大型的兵工厂。其实,武汉、重庆、福州三地的兵工厂就是我们的以后抗战的三大军工基地。”他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因为他早就在这方面进行过详细构思。

  俞大维问道:“为什么要在福州也建立一个军工基地?”

  “两个原因。”蒋纬国回答道,“第一,福州是海军总部所在地,需要海军兵工厂;第二,假如日军对我国东南地区或华南地区下手,南方也需要一个前线兵工厂。”他补充道,“对了,俞署长,玉门油矿、攀枝花铁矿、六盘水煤矿都会优先为军工业服务,汽车厂也属于军工部。”

  俞大维开始对蒋纬国感到钦佩了:“二公子为我国军工业如此呕心沥血,大维深感佩服。”他本来对蒋纬国既不轻视也不高看,但跟蒋纬国进行过深入接触后,不由也对他刮目相看了。

  在蒋纬国、俞大维、朱家骅、徐培根(兵工署机械司司长、著名军事学家)、陈修和(军工专家、陈毅元帅的堂兄)、李待琛(军工专家、武器专家)、李承干(军工专家、枪炮专家)、沈正功(机械专家)、钟以文(炸药专家)等军工业工作者们的努力奋斗下,经过短短半年,这项庞大的军工业搬迁工作就完成了,并且跟蒋纬国构思的一样,共建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