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经事?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点。

  但他同样有很大的缺陷,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缺陷,让他无法成为主帅的缺陷。

  很简单,宋安从渡江进入萧山开始,他的指挥一直围绕着为打胜一场局部战斗而努力。

  这听起来没有错,可从整个战局战略来说,宋安错了。

  与清军三个方向的对峙,只有宋安这一个方向是有着主动权的,因为他在攻。

  也就是说,最应该出现吴争所期盼的变化的方向,本来应该来自于宋安。

  如果宋安率火枪兵,对瓜沥清军造成足够强大的威胁,多铎就必须调动更多的援兵增援瓜沥。

  这很简单,三个方向,互为犄角。

  一个方向突破,两个方向就都会产生威胁。

  多铎如果想彻底打败吴争,就必须同时顾全三个方向。

  这样,吴争期盼的变化就会出现的更早、更大。

  这样,这支义军的结局就会改写。

  吴争在惋惜张阿大,不,准确地说,吴争在惋惜这种在这个世道,难得一见的来自于社会最底层的自发的抗争精神。

  精神不灭,民族永存!

  简单地说,宋安正确地做法,是强攻瓜沥,不需要攻下,但须极大压制清军,令他们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多铎求援。

  这个时候,伤亡已经不重要,准确地说,不是最重要。

  重要的是,打乱多铎的部署和节奏。

  但宋安确实没有作到,他只存了保全火枪兵、打赢自己眼前一仗的眼光。

  这种眼光不能算错,但确实有极大的局限性,如果无法突破,就只可为将,不能为帅。

  听了吴争的解释,宋安沉默了。

  他在深深地反省。

  一个懂得反省的人,就能够提高。

  吴争有些欣慰。

  。

  初步完成集权的朱慈烺,终于做了一件“正经”事。

  他下令向顺天府派出了一个五人使团,与清廷交涉多铎破坏停战协定,毁约进攻绍兴府的事件,并提出强烈抗议,责成清廷立即勒令多铎停止交战,清军撤回战前区域。

  朱慈烺,正如他自己亲口对吴争说的,他确实有城府。

  使团往来南北,一个来回至少七、八天,那时该发生的都该发生了吧?

  清廷确实也非常为难。

  倒不是真怕了义兴朝十府弹丸之地。

  他们此时正对蒙古叛乱之战焦头烂额。

  清廷不想再起波澜,准备派使者前往绍兴府制止多铎之时。

  多尔衮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义兴朝水师可以在江北“胡作非为”,为何我朝就不行?

  义兴朝可以用一句“叛军”来搪塞,任由这支水师造成我朝巨大财力、人力损失,为何我朝就不能同样以此为借口来堵住义兴朝的嘴?

  当然,多尔衮是绝对不会将多铎所部判定为“叛军”的,清廷也不会允许。

  可这不妨碍清廷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堵住义兴朝的嘴,何况这句话本来就是出自中原孙子兵法。

  于是,一场纠缠万分的谈判,在顺天府继续着。

  可两朝都还不知道,绍兴府的战事,有了巨大的扭转。

  如果再晚两天,清廷、多尔衮恐怕会立即下诏,勒令多铎退兵。

  可这个时代的通讯,实在是太慢了,慢到让人咬牙切齿的地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