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1章 秋收(6000)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岁的侄女去冒险生育,这于送她去死又有何异。

  渤海王府,高朋满座,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高澄与晋阳骑兵曹、外兵曹二曹官员频频对饮,相谈甚欢。

  他们之间也算得上是双相奔赴了,高澄希望拉拢这些僚左,将来也能更顺利接管晋阳兵权,如张起、徐远等人又何尝不希望与高澄密切关系,以期将来能在高澄一朝继续受用。

  小高王也确实有继续重用徐远、张起、白建等人的想法,其一自然是他们对高氏忠心耿耿,哪怕是不受高澄喜爱的唐邕,也为高氏鞠躬尽瘁,效力了一辈子,后来在北齐将亡之际,参与拥立高澄第五子高延宗在晋阳称帝,晋阳被周军所破,才降于北周,断无献城谄媚之举。

  而赵起更是在晋阳、邺城相继沦陷后,依旧在辽西拥立高绍义延续国祚。

  当然,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这也与高氏对这些人的厚遇有关,拿唐邕举例,他不止收获晋昌郡王的爵位,在高湛继位后,这位高洋妻妾爱好者,更是将高洋的妾室段昭仪,也就是段韶之妹,赐予其为妻。

  自己最宠爱的大臣,娶了自己的遗霜,也不知高洋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双向奔赴,总是能让彼此的关系迅速升温,几杯下肚,高澄都已经与徐远、赵起、白建、唐邕等人称兄道弟。

  也不能有了新人忘旧人,这一场婚宴高澄是真喝得醉醺醺。

  第二天清醒时,却听人说起昨夜他喝上了头,搂着高欢脖子要结拜,关键高欢也喝高了,要不是被陈元康死死拖住,父子俩说不定真要烧黄纸,焚香结拜。

  高澄对此后怕不已,倒不是乱了父子辈分,而是从鬼门关外转了一圈。

  给贺六浑做兄弟,谁不怕呀。

  高欢在洛阳小住了半月有余,渤海王府几乎日日有宴,东魏内部晋阳与洛阳两大派系也借此机会,相互增进感情,毕竟这是相互熟悉最直接的方式。

  六月十六,高欢在建春门外十里凉亭与送行的诸子及洛阳文武道别,领着妻妾与两个孙儿并晋阳文武及二十万大军启程北上,返回晋阳。

  高氏这些年修养生息,不曾出兵对外作战,却有高欢、高澄父子相继出巡,最关键在于出巡地方与领兵出征耗用区别甚大。

  领兵作战必须携带大量民夫,以做后勤,这就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更不用说后续一年免税赋,更是减少了财政收入。

  而出巡地方并没有作战任务,无需征召民夫相随,而无论是跟随高澄的京畿军,还是高欢麾下二十万并州胡,他们都属于脱产战兵,不存在税赋一说,收取军饷的同时,食用本就是国家供给,不存在出巡就要耗费粮食,留在晋阳却能不吃不喝这种现象。

  …

  不过耗用其实也存在,只是相对于大军西征的庞大开销来说,花费可以忽略

  请收藏:https://m.xua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